第A16版:甬运动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场舞龙表演
惊艳校运会
带头学生竟是
“龙头传承人”

他想把这项非遗从学校辐射到社会

丁子桢(中)拿着“龙珠”

    近日,在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石浦))运动会开幕式上,一条蓝龙凌空而起追随龙珠穿梭腾飞,伴着激昂的鼓点,变幻出各式造型,时而舒展,时而汇聚,引来现场阵阵喝彩。

    这是由该校鱼龙舞社成员——21驾驶班10名同学组成的舞龙队带来的精彩表演。

    这支校园舞龙队的诞生,还要从该校20驾驶班的丁子桢同学说起。除了学生身份,丁子桢还是象山石浦晓塘乡东浦村的“龙头传承人”。

    “龙头传承人”提议增设舞龙项目

    希望更多人成为“龙的传人”

    2022年9月,经丁子桢提议,学校社团负责人楼豪老师感受到了舞龙背后丰厚的非遗文化价值,决定在学校鱼灯舞社中增设舞龙项目。

    据丁子桢介绍,他从3岁开始接触并学习舞龙头,师从他的外公。12岁正式登台演出,熟悉请龙、点睛、祭祖、祈福等一系列民间舞龙手法。即使龙头重达10多公斤,他也能舞得虎虎生风。

    然而,眼下民间龙头的传承正面临着技法失传、创新不足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旧时的动作技法遗失,而由于过分看重传承人的血缘及亲属关系,丁子桢所在的东浦村舞龙队龙尾第二节及龙珠已濒于无人传承的境地,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我作为年轻一代的龙头传承人,一直心怀振兴舞龙、延续传承的信念,所以想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大力推行舞龙,激发更多同学对舞龙的兴趣,让大家都能成为‘龙的传人’。”丁子桢表示,他希望能够将这项非遗从学校辐射到社会,引起大众对舞龙的重视,希望未来能再现舞龙荣光。

    致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

    学校视弘扬非遗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了解,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秉持传承和保护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致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原有的渔韵海鲜烹饪社、海之味西点社、渔绳结社等社团的基础上,于2016年成立了鱼灯舞社团,聘请鱼灯舞非遗传承人王素敏和鱼灯制作非遗传承人包基勤作为指导教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社团氛围。

    各个社团每周定期举办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解非遗文化的学习、交流和实践场所。2016年下半年,该校凭借自编自演的鱼灯舞非遗节目《鱼虾满舱》,荣获宁波市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国家三等奖,学校也成为鱼灯舞教育传承基地。

    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潘孝益表达了对开展非遗活动的大力支持。“非遗文化承载了民族记忆,传承非遗也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我校学生恰好是‘龙头传承人’,这也给了学校社团一个契机,来开展舞龙项目,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弘扬非遗文化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林桦 通讯员 王晨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