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都市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16年拆迁难题
一朝解

这支“石浦铁军”以心换心 一个月完成全部棚户区拆迁工作

掩藏在树丛里破旧的待拆迁房屋终于结束了使命,将与整洁宽敞的渔港东路一起构建美丽渔港旅游带。记者 张晓曦 摄

    近日,象山石浦开元大酒店旁渔港东路上一排写着“拆”字的自建房里,一户人家正忙着搬迁,他们的安置房将建在街背后300多米远的地方。主人老陈的眼里闪烁着泪花:“真舍不得啊!但是现在周围都建得这么漂亮了,我们继续僵持着心有不安。尤其是石浦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用真心真情打动了我们,为了把石浦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我们最终达成了协议……”

    他们立下了“军令状”

    老陈所在的临海路区块是典型的棚户区,这一带老房子质量差,使用年限久,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堪忧。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启动城东的发展和旅游规划,早在2006年,石浦镇就开始了棚改工作,临海路区块是其中的13个区块之一,涉及4个村102户人家,截至2019年,总共完成了83户拆迁,还剩下19户人家。

    由于这一地块房屋情况复杂,有无证的、集体的、国有划拨、国有出让4种情况,各家各户土地证面积和房产证面积不统一,存在房子确权面积和实际建筑面积差距较大的情况,最终各自的评估价格差异较大,这也导致拆迁久拖不决,并逐渐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棚户区旁开元大酒店建成营业,周边沙塘湾渔村民宿群兴起,中国渔村惊艳亮相,棚户区背后碧桂园等高端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两旁宽阔整洁的皇城大道、渔港东路改变了交通不便的历史状况。

    十多年目睹周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住在旧房屋里的居民们心里颇不是滋味。加之拆迁补偿执行的是2016年的标准,价格与期望值有差距。于是,各种复杂情绪交织,每次工作人员上门,他们都没有好脸色。

    2021年10月,新上任的石浦镇领导班子组建了专门工作组。象山县委常委、石浦镇党委书记江建业表示:“剩下的这些房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为了全镇的发展,提高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再困难也要搬掉。”今年6月,石浦镇向象山县委立下了一个月内实现全部拆迁“清零”的军令状!

    人间真情意最抚凡人心

    怎么办?“拆迁标准不能改变,我们就只有在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人心都是肉长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办法总比困难多。”担纲此项工作负责人的石浦镇人大主席王家枫给下设的5个工作小组分解了任务,提出了方向。

    于是,全体组员从那时起放弃双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了解拆迁户的真实想法,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情况,精准施策,并在政策框架内测算出对于他们最有利的方案。

    县委组织员林波负责的是第二小组。他经历过多次拆迁动员工作,这一次吃到的闭门羹最多。征迁户老江起初坚决不同意征迁,炎炎夏日林波买了西瓜上门,却被老江扔出门外,还扬言:“要我拆迁,没门!”6月底,老江的妻子出车祸住院,林波得知后,带着同事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并主动到交警队协助处理事故后续事宜,保障了他们的权益。老江妻子出院后,林波又多次带着食材上门。当听到工作人员说林波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连自己家人都顾不上时,老江夫妻俩的心被软化了。老江握着林波的手说:“就冲你们的态度,这个协议我签了!”

    征迁户老刘一家,对拆迁后在何处安身一直心存顾虑。工作组的同志就热心地帮他们搜索合适房源,多次开车陪老刘及其家人到现场踏勘,联系房产中介了解市场行情,与开发商面对面协商购房优惠……这番操作下来,让老刘省了不少钱,最终,他满意地在拆迁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本文开头提到的老陈告诉记者,房子是他自己亲手建的,位置好,当初打定主意不想搬。但后来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让他理解了政府的不易,尤其是通过各种补偿后,与现在商品房的市场均价差距已经不大时,老陈最终接受了,他坦言:“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利益,还是要从大局考虑,石浦建设更好了,我们的日子会更好。”

    7月29日晚,当林波负责联系的最后一个征迁户在合同上签完字,拆迁指挥部那个还是毛坯房的简陋办公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众志成城,他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选择了不同补偿方式的住户已经配合政府进行了相关腾挪,这支“石浦铁军”又投入到了另外的工作中。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陈光曙  梅徐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