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张军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 郑永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 李建伟

德勤中国合伙人、德勤咨询政府与公共行业中心主管 韩宗佳

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 张诗雨

    缩小“三大差距” 落实“两个协同”

    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是共同富裕最核心的任务。近年来,宁波围绕薄弱地区抓协调发展,深化南翼地区崛起、四明山区域振兴,引导发展特色经济。围绕城乡融合抓强村富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宁波城镇化率达到78.4%,美丽乡村覆盖率超过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72,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当前宁波所取得的成果,认为宁波应该在此基础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两个协同”,加快形成更加优化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第一个协同是城乡协同发展。张军扩认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而要坚定不移地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对于宁波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要素投入、创新支持政策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山区、海岛片区等重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鼓励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多种发展路径,增强重点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与动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在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基本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提升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发展能力和营商环境。

    第二个协同是在城市群、都市圈等新的空间动力系统中促进协同发展。今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布,宁波市区与苏州市区、上海临港新片区一起,被定位为“综合性全球城市”,这需要宁波发挥好“作为上海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区”的三大职能,提升航运贸易、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补齐科技创新与文化交流短板。

    张军扩认为,未来宁波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两个最主要的抓手。一是要加快推进沪甬、沪舟甬两大跨海通道建设,持续缩短宁波到上海的时空距离,让杭州湾从“C型”转变为“O型”,进一步带动人才、科研、产业等持续跃升。二是要联合舟山开发海域,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基础,以合力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抓手,追求更大程度的港城联动,更为高效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宁波如何与全省的市场结合起来,如何打通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市场?对此,郑永年认为,宁波要巩固当前与国际市场对标、结合的基础优势,加强同舟山、绍兴、杭州等周边区域的结合,促进统一市场建设,进而让共同富裕具备扩散辐射的效果。

    完善公共服务 保障公平发展

    共同富裕不仅要有扎实的“硬基建”“新基建”,更要有充分的“软基建”。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等“软基建”,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郑永年认为,宁波在建立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比如,宁波加快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持续擦亮7张“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高标准建设“人人慈善标杆区”,“天一甬宁保”等惠民商业保险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下一步,宁波要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本质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李建伟建议,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方式的创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之一。要将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提升平等发展能力的关键,加快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建立与人口流动挂钩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人力资源积累水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重点要向农村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另一方面,要建设更加高效公平的健康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服务支持和兜底保障力度。

    郑永年特别强调,宁波要把解决生育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增长问题,如今各城市不仅在竞争人才,还在竞争人口,后者对于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要。宁波地理环境优良,要更加注重人口发展,把“宜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标签,更好地帮助年轻人生育,为全国做出表率。

    促进文化普惠 实现精神富足

    “仓禀实”“衣食足”的物质富裕和“知礼节”“知荣辱”的精神富足,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强烈诉求。

    宁波建设文明典范城市,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成为全国唯一地市级“全民艺术普及示范推广中心”。

    宁波已建成全国文明镇8个、村27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有礼指数”、全域文明创建推进度、文明好习惯养成率、社会诚信度等在浙江省全面领先。

    李建伟表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要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此,李建伟建议,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挖掘和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协调机制 加强政策落实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执行,从蓝图落笔到政策落地要一以贯之。

    我市已构建共富推进机制,健全统筹协调、会议会商、督查考核闭环机制,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制定系统架构图,建立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推动21项标志性成果、68项重点工作、40项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张军扩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将各项部署切实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研讨会上,《在宁波·读懂共同富裕(2022)》智库报告同步全国首发。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表示,该报告从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等多个维度,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宁波美好图景,既重法理又不乏实战性,是宁波向全国展示的一份接地气、可复制的共同富裕地区性综合答卷。他希望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宁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课题组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宁波实践经验,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更多新样板。

    陈旭钦 管如镜

    胡拓 沈毅 张驰 卢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