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腿走路,走得更稳、更远 在全球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宁波外贸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将眼光投向了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据宁波市商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显示,宁波具有出口实绩的2.1万家外贸企业中,工贸一体型外贸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达4441家,其中已开展内销业务的有4011家,占比90.3%。另外,约50%有出口实绩的规下工业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 但内外贸一体化加速,决非坦荡无阻。宁波企业也历经曲折。 月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电吹风生产制造商之一,其中销往美国市场的产品占比一度达到公司出口总量的40%。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暴发,让月立意识到潜在的风险。 “只有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我们才不被动,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月立集团销售总监厉力众坦言。 从2016年开始,月立就重点布局国内市场和亚洲。“最初是照搬OEM的模式,直接使用月立品牌,推出的产品都是直接参照原来欧美市场的款式、功能,不符合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产品销售停滞不前,可以说是交了2年的学费。”厉力众说,“2018年通过和小米、网易等的合作,才逐步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重点——外观设计、性价比、科技感、互联网思维等。2019年月立创立了自主品牌小适和朗菲,加入小米、网易等平台生态链。此后,才逐步摸清了国内市场的生存法则。” 目前在“双11”类目榜单上,“朗菲”“小适”连续多年上榜。2021年,月立集团高端个护电器年产量达到3700万台,年产值20亿元,其中出口14亿元,内销6亿元,自主品牌销售4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今年,月立内销比例接近公司总销售的30%,美国市场销售已降至20%以下,有效化解了外部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内外并举,融合发展塑造竞争力 “通过‘双11’、618等大型节点,以及在多个平台日销累积的海量用户反馈,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如今的国内消费市场早已不再是过去出口转内销模式能够满足的。坦白说,国内的消费者,其实更新潮、更有品位、要求更高。”张晓月表示,“与此同时,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热爱国潮,对国货产品更有文化自信、接受度更高。这对我们扩大内销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和机会。” 打造新潮国货,用创新产品去精准切中C端消费需求——成为宁波企业在内外贸一体化转型中的底层逻辑。 在刚刚过去的10月,麦克英孚旗下“宝贝第一”品牌的爆款智能安全座椅“灵悦Pro”获得了日本G Mark设计大奖。这款智能安全座椅的创新性在于,通过华为鸿蒙智联系统实现手机一键互联,大幅改善错误安装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还可实现智能温控管理。 在厉力众看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渠道转移,而是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集中专业力量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深挖市场潜力和消费者需求,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升级。 近3年来,月立集团投入500多万元研发设计智能电动剃须刀。比如“小适”品牌一款F305电动剃须刀,切中了高颜值、优质体验、平价定价等消费需求,从国内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实际上,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国外品牌客户对产品功能品质控制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国内市场,国内消费者要求的产品简洁科技感性价比同样被国外消费者认同。通过自主品牌的内销,我们了解和掌握了第一手消费者的反馈和需求,有助于新产品的创新研发。目前我们的业务模式慢慢从‘外销带动内销’转移到‘内销促进外销’。”厉力众表示。 月立的打法是,在国内市场打响品牌后转战国外市场,外销带动内销,内销促进外销。“欧美客商对根据中国市场设计的可直立电动剃须刀很感兴趣,今年下单量已超过20万台。”厉力众说。 挑战重重,却又机遇丛生 宁波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姜良根认为,作为全国外贸第六城,宁波的先发优势显而易见。出口转内销,产品有优势。在宁波2.4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中,出口企业达1.8万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占到60%。无论是制成品还是零配件,宁波都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值”。 与此同时,宁波企业面临的痛点也非常具备普遍性。“主要是在内外标准对接、品牌培育、资金融通和信用环境建设、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姜良根表示。 10月29日,浙江、北京、上海、重庆、新疆等9个省(区、市)获批成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为宁波这座外向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走得更稳更快,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新发展格局下,尤其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要求引领下,内销市场将持续扩大。宁波该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走得更稳更快? 今年8月,市商务局已经研究制订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目标上,我们提出未来三年要实现“三提升”和“三突破”。 其中,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增量上实现“三突破”,累计新增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突破20个,新增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突破200家,新增出口转内销的销售规模突破3000亿元。 要支持和引导更多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对企业品牌建设辅导,争取未来三年建成运行150家以上品牌指导服务站,关联到18万家内外贸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企业自主品牌。 去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出台内外贸一体化新政12条,从供应链平台、品牌建设、推动“三同”、扩大内销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今年,我市把奖励最高额度从2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并且优化商标注册服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有3004家外贸企业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数量达13906件。 姜良根表示,实体经济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的中心环节,在这一进程中,挑战重重,却又机遇丛生。“宁波外贸自主品牌的崛起让人看到了更多创新动能和希望。” 记者 史娓超 王婧 通讯员 姚珏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