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浙东地区中医药产教研创新发展高地

成立半年来
这家医院的中医药研究院捷报频传

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团队成员合影。

    “融科融智、唯效维新”,为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和医疗健康机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开放平台,打造浙东地区中医药产教研创新发展高地,今年4月,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以后,市委编办审批同意依托宁波市中医院建设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

    在市卫生健康委和医院党委的支持领导下,研究院聘请首席专家彭昕教授担任负责人。彭教授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专家。与此同时,为加快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建设,医院参照国家级标准打造中心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2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投入预计5800万元,拟构建生物样本库、中药研究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实验室及制剂中心等平台,将于明年1月投入使用,以实现中医临床诊疗个体化精准用药,形成早诊、早治、早防的临床技术、中医康复共性技术和诊疗方案,开展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的研发,积极推动产业成果转化,建设成一个多角度、高层次、多样化的医药学研究平台。

    迎着“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态势,研究院成立半年以来,捷报频传, “甬派中医”金字招牌的雏形已初显,为宁波乃至浙江中医药事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有力的动力和活力。

    截至目前,医院依托研究院这一良好平台,已获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中医药创新培育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专项1项,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1项,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1项,以第一单位获得2022年浙江省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半年多的时间,医院整体科研能力水平得到飞跃发展。

    宁波首家

    省部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落户宁波市中医院

    10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与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公布了国家局与浙江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名单,宁波市中医院(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宁波市名中医馆)彭昕教授团队申报的“中医肾精亏虚证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全省仅6家。并同时获批重大专项1项:“基于中医肾精理论现代微观化本质的医院制剂研发”。这是宁波有史以来首个省部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是宁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件大事。

    “肾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核心,肾为“先天之本”,中医范畴的肾系疾病可泛指由于肾系出现异常所引起的一系列泌尿、生殖、内分泌等疾病。慢性肾脏病、不孕不育、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肾系疾病”均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难治型慢性疾病。宁波市中医院“中医肾精亏虚证实验室”将围绕浙派名中医遵“从肾论治,补肾填精”治则在治疗肾精亏虚证-不育不孕、骨质疏松及慢性肾衰等的“同证异病”临床诊疗技术和经验方剂,开展浙产道地药材在中医“肾精亏虚证”系列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转化;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的浙派中医治疗临床循证及精准诊疗决策研究。实现中医临床诊疗个体化精准用药,形成早诊、早治、早防的临床技术、中医康复共性技术和诊疗方案,转化一批疗效确切的医疗机构制剂、中药衍生健康产品等,培育中药大品种和中药创新药,形成中医服务与中药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制剂

    获批2023年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立项1项

    11月14日,彭昕教授主持的项目“基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和质量标志物发现的温阳消癥颗粒研发”获批2023年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立项,进入公示阶段。

    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由省级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浙江重大需求、开展重点技术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研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研究的科技计划。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加快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战略性产品,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瓶颈问题,为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战略支撑的一类重大项目。

    宁波市中医院创立的浙派名老中医经验方温阳消癥方,临床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阻止糖尿病肾病进程。然而其体内代谢、作用靶点及量效关系等研究较少,缺乏高质量的临床循证证据,难以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评审。该项目拟建立中医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数据库,通过真实世界大数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临床循证研究,建立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规范性数据指标和疾病预测模型算法,实现精准诊疗决策。通过高通量多组学、表观遗传组学的研究及时空层面的多维应用,初步阐明温阳消癥方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发掘其质量标志物,建立基于质量标志物的温阳消癥颗粒整体质量评价方法,优化制备工艺、中试研究、药代、毒理等研究,为下一步中药创新药的研发上市奠定基础。

    科技前沿

    斩获2022年浙江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1月12日,浙江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浙江道地根茎类药材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临床转化”,荣获2022年浙江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由宁波市中医药研究院联合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红石梁集团天台山乌药公司,杭州中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以生产高品质道地药材为目标,围绕“浙八味”浙贝母和麦冬,新“浙八味”乌药和三叶青的产业化全链条融合发展,大力推广道地药材良种和生态绿色生产技术,构建“浙产好药”质量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同时推进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临床转化,取得显著的技术创新,实现高效益的经济产出和重大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彭昕教授所带领的项目组团队累计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40篇,实现新技术成果转让1项。建成4个核心种质资源库,育成3个药材新品种,制定了行业和省级标准12套,大力推广道地药材良种和生态绿色生产技术,累计推广8.81万亩;组建团队入选浙江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和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中心,获批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近5年产值36.4亿元。以4种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研发的复方临床应用3000余例,总有效率90%以上。

    半年多来,宁波市中医院研究院的蓬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了以研究院为创新融合平台,加强中医药临床转化,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路径和趋势。下一步,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准平,努力成为组织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促进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聚集地,逐步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的科研平台,努力打造好甬派中医的金字招牌,为浙派中医发展贡献宁波力量。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陈君艳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