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甬出席 阳明文化季活动 单霁翔提出:

让大众 从文物保护中受益

王阳明讲学地余姚中天阁。
记者 顾嘉懿 摄
单霁翔在讲座中。通讯员 吴大庆 摄

    单霁翔又来宁波了!昨天上午,作为2022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季的一项重要活动,文博大家单霁翔在余姚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的讲座。从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到故宫的环境整治,两个小时里,单霁翔妙语连珠,生动地为听众呈现了新时代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风采。

    单霁翔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也是受聘的宁波市文艺大师之一。

    多年来,他为宁波天一阁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宁波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多有提点。此次做客余姚,他也对余姚如何擦亮阳明文化IP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知行合一”指导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今年适逢王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单霁翔的讲述从王阳明开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王阳明有多重身份,他是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文学家、书法家,他提出的思想、他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不断奋勇向前。”

    在王阳明的众多名言中,单霁翔对“知行合一”印象最深,这句话也是他多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写照。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50周年。多年参与申遗工作,单霁翔对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良渚古城遗址等的申遗过程都非常了解。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时,他首次提出了一个口号,“考古遗址要像公园般美丽”,挑战了很多人对考古的固有印象。考古是专业工作,遗址如何成为共享公园?也是在那之后,我国慢慢建立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体系,不久将要公布第四批。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是目的,传承才是目的。这种保护和传承,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大众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和责任,我们要把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更多地交给大众。”单霁翔说,“作为其中的工作者,我们要更多地挖掘文化遗产资源,揭示其价值,展示它的意义,使大众感动于先人智慧,受益其中,才会自觉加以保护,文化遗产才有尊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珍惜“我有他无”的文化资源

    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在任期间,他推出一系列创新改革,使故宫成为文博界最大IP。讲座中,单霁翔回顾了他在任期间故宫的变化,带给从业者诸多启发。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余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有大量的历史名人资源,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比如王阳明先生。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有太多内容可以为今人接受。除了他,还有很多先贤,也都是乡土教育的生动题材。”单霁翔说,“现在王阳明故居开放了,还被评为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故居周围的环境还有提升的空间。”

    单霁翔建议,只有把“我有他无”的资源作为城市金名片,保护好,传承好,城市才更有魅力,更能让子孙后代为家乡、为城市而骄傲。

    据了解,此次来甬,单霁翔共停留两天。11月21日,他在宁波参观了华珍门艺术馆,并参加了天一阁博物院扩建项目研讨。单霁翔表示,看到了不少成系列的宁波文化创意产品,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特别有地域特色,“不是简单的模仿、抄袭、复制,而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单霁翔说,这种与名家名作、手工艺相结合的形式很好,也有不错的发展势头。

    天一阁博物院的南馆项目则让单霁翔“充满期待”。他表示,“原先的天一阁比较小,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南片拆除后,将为天一阁博物院提供更多空间,更多古籍、文化内容可以更好地延伸和展示。结合周围的公园建设,也将使更多人流连忘返。看过新馆设计方案后,单霁翔表示,“还是很有创意的”。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劳超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