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光 |
|
陈支平 |
|
朱汉民 |
|
顾久 |
|
周建华 |
|
王宇 |
|
计文渊 |
|
成中英 |
忆先贤之光,照前行之路。为纪念王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11月23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鸣”为主题的世界阳明学大会在阳明故里宁波余姚开幕。 大会旨在共同探讨、挖掘、弘扬阳明学的时代价值,不断推进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扩大阳明学影响力,打响阳明文化品牌。 1 三位嘉宾主旨发言 阳明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启发意义 本次大会邀请三位嘉宾进行主旨发言,围绕活动主题,嘉宾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王阳明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发。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角度展开阐述。他通过视频发言表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力量,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对王阳明思想也应该用辩证法的观点衡量,还原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评价王阳明思想,解读其历史价值。”王伟光说。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支平从王阳明在南赣巡抚任上的政教行为着手,介绍了王阳明“构建一个集道德教化和建立有序法治为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在南赣汀漳,王阳明不断完善着“行牌法保甲、设县治规约、定乡规民约、兴社学书院”等一系列理政思维。陈支平表示:“从这段经历不难看到王阳明以心治世、以良知治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治政治世情怀,这种普世情怀对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的发言题为《王阳明一体之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朱汉民表示,宋儒将仁学形而上化,建构了一种天地万物一体的仁学。王阳明继承宋儒思想,倡导“亲爱”基础上的“博爱”,提出了更为成熟的“致良知”立言宗旨。“王阳明将儒家传统仁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思想阶段,将人类融合成为一个生命同源、忧乐相感、命运与共的整体,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草木也在其中。而建构一个合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文明,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成果。”朱汉民说。 2 阳明学的多面探讨 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为具体行动 500多年来,王阳明思想对中国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都持续产生了深远影响。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顾久指出,“阳明心学”与当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个有差异也有联系的概念。王阳明处在农耕社会,提倡以仁、礼的思想统摄国内,以“王道”思想感化外邦,显然与当今时代有质的差异;但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以贯之的和谐包容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人在新时代对传统包容多元、开放和谐精神的继承与创新。 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会长周建华表示,阳明心学塑造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仁、礼的思想,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宇较为关注“阳明良知心学与现代科学思维融通”的问题。他认为,经世致用是阳明心学的价值追求;“致良知”的功夫不能脱离对象,是对客观对象的如实反映;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进程是无止境的,“致良知”和科学研究一样,都是点滴积累的量变过程。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余姚书画院副院长计文渊是《王阳明书迹》的主编。他从阳明现存书迹角度表示,“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其至诚向上的生命气息”。计文渊说,作为明代书法大家,王阳明的书法成就与造诣常被他其他方面的成就所掩盖。其实,王阳明所遗留下来的法书文献,也应当受到后世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国际IACEDM组织环境哲学总顾问成中英是阳明学在海外的“推手”之一。当天,他以视频形式发言表示,日本学者往往重视阳明学的“事功”,韩国阳明学重视理论体系;从西方来看,“大家似乎更注意阳明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但在成中英看来,阳明学其实是“主客合一、内外合一、知行合一”,并不完全是主观唯心。 与会嘉宾们还表示,将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为具体行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做好“浸润滋养”的文章,做好“出海传播”的文章,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髓,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凝神聚力、保驾护航。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劳超杰/文 记者 郑凯侠/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