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餐慢生活

    □李敏

    不知从哪天起,几个好友建立起一个微信群,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讨论去哪里野餐。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外出旅游变得相对没那么容易,而野餐,因其简单易行、自然方便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天气晴朗的日子,呼朋唤友携老带小,驱车郊外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铺开野餐垫,支起帐篷,无限乐趣尽由此展开。

    野餐所带来的愉悦,不仅仅是在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里,满足了果腹之需和口欲之欢,而更多体现在,这是一个促进家人及朋友交流感情、舒缓身心的绝好机会。

    有种说法,野餐的兴起是受西方影响,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户外休闲活动,其实也不尽然。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狩猎之举,将捕获到的动物就地宰杀,烹炙而食之,谓之野味,实际上就是最早的野餐雏形。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其初衷是为了避祸消灾,但发展到后来,重九登高渐渐成为游乐活动,借此机会到郊外去吃喝应酬。

    古人野餐,最著名的莫过于“曲水流觞”。一群文人雅士相聚于河溪边,次第而坐,盛有美酒的器具从上游顺流而下,取而饮之,吟诗作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的便是这样一次野餐经历。

    北宋词人苏轼写过一首《浣溪沙》,其中“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描写的就是作者与朋友早春游山时野餐的情景。当年三月,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后,被命迁汝州团练副使。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词记游。全词上阕写早春游山之景,清新明丽;下阕写清茶野餐之风味,充满春天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具有哲理性的命题作为词的结尾,浑然天成,寄托着苏大学士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豁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南宋著名“童趣”诗人杨万里也有野餐的经历,他在《野炊猿藤迳树下》中写道,“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野炊白沙沙上》中写“半日山行底路涂,欲炊无店籴无珠。旋将白石支燃鼎,却展青油当野庐”,诗风活泼自然,大诗人的生活情趣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在《野兴》一诗中写道“野饭香炊玉,村醪滑泻油。还家亦无事,随处送悠悠”;《夏末野兴》一诗中则写“土塯饭香供晚饷,布帘字大卖新醅。归舟自逐轻鸥去,不用城笳抵死催”。一生心系天下、渴望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陆游,在宦海中沉浮蹉跎半生,一样享受平淡恬静的乡野慢生活。

    到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野餐所涉及的吃食,不仅仅局限于面包、火腿肠、矿泉水这些只为填饱肚子的简单食物,而是花样翻新,琳琅满目。往往出发前一天,大伙便在群里讨论,明确分工,分头准备。到了目的地,各自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炫耀似的一样一样摆上野餐垫。看吧,有手工水饺、炒面、烙饼、卤味、凉拌菜、点心小吃、水果饮料,甚至还有烤鱼和龙虾,花花绿绿,摆满了一地,不说吃,光看看,便已赏心悦目。不开车的伙伴还能喝点啤酒或红酒。抛开了天天面对的电脑和手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面对满目苍翠吃着各家精心准备的美食,大快朵颐的同时侃着大山,工作一周来的奔波劳累、无形的心理压力顿时烟消云散。

    国庆假期,朋友们一起搞了一次难忘的户外烧烤。组织者提前分工,哪一家采购肉类,哪一家采购蔬菜,哪一家带油盐等调味品,哪一家采购水果和饮料,布置得井井有条。到了目的地,支起烧烤炉,点上炭火,一切准备就绪,我自告奋勇当大厨主“烤”人。串好的羊肉串、牛肉串、五花肉刷上油,时不时翻几下,几个小脑袋凑成一圈,紧紧盯着烧烤架上的食物。不一会儿,油滋滋地冒出来了,紧接着一股香味,诱得孩子们垂涎三尺。等烤得颜色发暗,撒上椒盐、孜然、辣椒面和胡椒粉。“真是太好吃了”,大家边吃边赞叹,我也尝了一口,又香又嫩,比烧烤摊味道好多了。受到感染,又有几个人加入进来,大家烤得更卖力了。

    烤着烤着,居然有人在小溪里抓到一条鱼!这真是意外的惊喜,冲洗干净,省去了开肠破肚的繁琐程序,用刀在鱼身上划几下,直接上架,刷上油和盐。没过几分钟,香喷喷的烤鱼做好了,尝一口,鲜美异常,从没吃到过这么好吃的烤鱼,这就是就地取材的原生态味道吧!

    相比烧烤,户外火锅难度要小一些,也更受欢迎。带上一口铁锅,找一处空旷的地方,几块石头垒成一个简单的土灶,发动孩子们去捡干柴,打火机生火。水烧开了,将带来的底料、肉片、丸子、蔬菜等食材一股脑倒进锅里。每人手持一副一次性碗筷,眼巴巴地等待着。终于煮熟了,几双筷子齐刷刷地伸进锅里,夹出一片带着一层底料红油的菜叶,趁着那股热乎劲就往嘴里放,一边烫得嘴疼,不住用手扇着,一边还不忍放下,直到全部吃到肚里。尽管没有火锅店里那么多品种丰富的蘸料,大家依然吃得津津有味。菜少人多吃不饱,没关系,菜不够,面来凑。锅里放进去一把挂面或方便面煮一下,保证个个吃得肚子滚圆。饭后,将带来的红薯和玉米埋进尚未熄灭的灶灰里,一个小时过去,香味弥漫,刚刚消化一点的肚子,此时又有下午点心吃了。

    餐后,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或溪边戏水,大人们则饭后休闲,聊天放松或闭目养神。带了渔具的人去溪边钓鱼,体会一下“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的超脱;带了吊床的朋友,将吊床绑于两棵树之间,悠闲地荡着。有人脱去鞋袜,赤脚轻轻走着,感受沙粒和溪水抚摸脚心带来的痒痒的快感。若是在春天,我最喜欢拿个袋子就近寻野菜。挖一袋荠菜或采一些水芹菜带回家,做晚饭时拌进面粉蒸一下,佐以麻油、味精、蒜泥等凉拌,又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下午三四点钟,眼看日头偏西,要准备返程了,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开始收拾东西。发动小朋友们把垃圾分类装好,不遗留一点食物残渣、一片纸巾,真正践行了我们“留下浅浅脚印,带走美好回忆”的野餐口号。对孩子们而言,自然也是一次生动有趣的环保教育课呢!

    返程路上,大伙似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将野餐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享受别人羡慕点赞的同时也开始讨论:下一次野餐,我们去哪儿?

    野餐之“野”,不在于吃的地点和方式,更不在于口腹之欲,而是在快节奏的当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让自己慢下来,用心体验每一次咀嚼时唇齿之间的细微碰撞,用慢生活的心态,去品味人生之乐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