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宁波农村文化礼堂,村舞逐渐成为传播宁波乡村文明的催化剂。近日,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2年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最美村歌村舞大赛正在筹备中,在节目组收到的视频中,来自宁波各区(县、市)推荐的村舞作品有10个。这些原汁原味的村舞都有着浓浓的“宁波味”。 还记得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首届最美村舞大赛吗?来自前湾新区庵东镇浦东村的村民,将日常摘葡萄、烧菜端菜的动作编排成了舞蹈,很接地气,也很受欢迎。今年,象山县贤庠镇岑晁村选送了《挑着盐担向天边》,用舞蹈再现了古法制盐的全过程,他们要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播得更远。 位于东海之滨的象山,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制盐传统,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贤庠镇岑晁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村舞来展现制盐技艺,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术,让更多人看见古老的制盐文化。 “从开辟滩场到制卤结晶,我们用一个个接地气的舞蹈动作再现了过去盐民制盐的流程。以晒灰制卤、煎灶和坦晒为例,核心工序主要有开辟滩场、制灰土、制卤、结晶等。”贤庠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黄海芳说,每年盛夏时节,盐工们就在卤水池里打盐花、收盐,晶莹剔透的海盐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成了乡村一道独特风景。“舞蹈表现了制盐的辛苦,也同样表现了收获的欢欣。25名舞蹈演员就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有些祖祖辈辈都在晒盐,这些晒盐的动作就像印刻在他们的血液里。大家跳舞时,都很有亲切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村舞的舞蹈动作编排和音乐制作都来自民间智慧,用现代舞蹈的语言讲述古法制盐,还巧妙融合了劳动号子,画面感十足。听说家乡要编这样一支舞,大家都积极为舞蹈动作献计献策。贤庠镇少儿舞蹈培训老师李妮燕就经常在业余时间指导村民跳舞,这支舞的成型有她一份功劳。后来,在象山县文化馆蒋莉老师的指导下,《挑着盐担向天边》这支舞终于有了今天的模样。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李睿清 通讯员 应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