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拍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宝春的“大头和尚”生活

▲排练前,马宝春打开尘封了半年之久的道具箱,从中拿出一个“老和尚”,讲起了他从小和尚演到老和尚的有趣历程。
▲2022年6月21日,由于疫情,经过半年多的“沉寂”之后,终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正式演出。演出地点就在排练室对面不远的翁家村文化礼堂。
▲在疫情期间不能排练不能演出的日子里,马宝春隔三岔五地就会来到排练室转一转,偶尔用抹布拂拭一下面具上的灰尘。
▲演员们在彩排。
▲看着弟子们彩排得非常卖力,马宝春从别人手里“抢”过鼓槌,亲自上场击鼓伴奏。
▲大头和尚产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而翁家村的这座公家桥建造于光绪庚子年(1900),二者在此不期而遇。桥还是那座桥,而大头和尚的故事经过了十代人的演绎。
▲翁家桥村文化礼堂。弟子们在演出,马老则躲在角落里当“监工”。
▲马老不仅是非遗传承人,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当然,大头和尚“剧照”是马老最爱画的题材。
▲夕阳西下,马老锁上了文化礼堂展厅的门,步履敏捷地下楼,墙上挂的是小和尚劈柴烧火的美术作品。

    在海曙区的翁家桥村有个省级非遗项目——大头和尚。马宝春便是这个非遗项目的第八代传承人。

    “大头和尚”是哑舞中的代表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大头和尚”的表演道具和风格极富特色。表演中,演员会将纸制大头和尚面具套在头上,由两个分帖子的人领路挨家挨户分帖,口讲吉利话,待户主掏出红包后,便将贺年帖贴在门上,然后再表演舞蹈,动作机械、诙谐、滑稽,锣鼓节奏别具一格,充满欢乐气氛。

    从12岁开始学习演出大头和尚,马宝春已经坚持了68年。80岁高龄的他虽已退居“二线”,不再饰演角色,但是他仍然是这个项目的“顶梁柱”,每次弟子们排练、演出,马宝春总是一场不落地忙前忙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目前他眼看着自己亲自培养出的第九代、第十代传承人一次次地在市里、省里拿到大奖,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拍客 李华春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