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2-11/30/A13/9276109_ds-qianyh_1669727332346_b.jpg) |
省运会开幕式上,宁波代表团方阵进场。 记者 戴斌 摄 |
11月28日晚,第十七届省运会落下帷幕,宁波代表团1656名运动员参加了32个大项的比赛,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完成了赛前目标。 4个多月时间里,宁波的青春力量创造了不少亮点,实现了一次次自我超越。 赛前加计成绩全省第一 彰显“突出贡献” 按照省运会规程,根据2018年-2021年我省各市及县(市、区)输送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所取得成绩,以及输送运动员数量和安置省队退役运动员情况,各代表团可以获得相应的“贡献奖”,折算为加计成绩。宁波交出了高分答卷。尤其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上,甬籍运动员光彩夺目,宁波市以223枚赛前贡献(加计成绩)金牌位列全省第一。 为此,在本届省运会闭幕式上,宁波市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2018年-2021年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称号。同时,全省获此殊荣的10个县(市、区),宁波占据3席:奉化区、鄞州区和镇海区。其中奉化区排名第一,2018年-2021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了197名运动员,获得奥运会金牌1枚、全运会金牌6枚,50余人次获全国冠军。 传统项目保持优势,游泳和三大球有所突破 厚植体育人才培养梯队,是基层业余训练单位的根本任务,省运会就是“试金石”。“总体来说,我市不少传统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在游泳、三大球等影响力较大的项目上有所突破。”宁波市体育局相关人员表示,本届省运会有多个项目创近几年来最好成绩,涌现了不少苗子,“比如游泳项目获5项冠军的严窕珊、游出国际级健将水平的孔雅琪;射击项目打破省纪录的张嘉恩;水上项目、举重项目我市都有现役国家队队员参加省运会;田径项目14岁的陈妤颉是100米和200米跑得最快的女子运动员,他们都是宁波竞技体育的未来和希望。” 传统优势项目方面,宁波网球队连续第三次列省运会奖牌和团体总分第一;体操队收获11枚金牌;蹦床12个项目中,宁波队夺取7个冠军;艺术体操队赢得3枚金牌,创历史最佳成绩;举重队收获6金;帆船、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共收获26.5枚比赛金牌。 游泳项目,宁波队收获12.75枚金牌,超12项浙江省年龄组纪录,创造了参加近6届省运会的最好成绩。女子12岁组的严窕珊勇夺5金,是宁波代表团夺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三大球项目宁波队共收获26.5枚金牌。足球6支队伍参加6个组别比赛,有5支队伍进入前三,其中2支队伍夺冠,2支队伍获亚军,1支队伍获第三,男子乙组更是时隔16年后再夺省运会冠军。篮球项目男子乙组、丙组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体教融合和社会力量办训,助力新兴项目崛起 本届省运会增设了短道速滑、冰球、花样滑冰3个冬季冰上项目,街舞、小轮车、山地自行车等7个奥运项目、10个非奥项目及电动冲浪板表演项目,旨在为浙江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宁波选手在新设的激流回旋、轮滑花式绕桩、街舞(霹雳舞)、冰球等项目比赛中,均有金牌入账。其他新兴项目中,马术项目宁波队夺得省运会8枚金牌中的3枚。 这些成绩是我市多年来坚持体教融合、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结晶。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宁波已遍地开花:男子足球与鄞州区姜山镇实验中学等学校合作,取得男子乙组、丙组冠军;艺术体操与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自行车项目与镇海骆驼中学合作市队校办,各取得3枚金牌;与鄞江中学合作办训的重竞技项目及与宁波三中合作的小球项目等,也都有不俗表现。 此外,我市通过社会力量合作办训的运动队伍,在本届省运会上夺得了30.5枚金牌,表现亮眼。 记者 戴斌 通讯员 陈皎宇 郑建军 覃丽凤 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