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2-11/30/A8/9275041_ds-qianyh_1669713861500_b.jpg) |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中心医护人员合影。 |
治愈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中心是宁波的老牌儿科,24小时开设儿科门急诊,床位数位列宁波市综合性医院首位。儿科主任李志飞告诉记者,团队的初心是用专业和爱呵护每一个天使。 几次将“拳头宝宝”从死亡线拉回来 李志飞在宁大附院儿科中心工作了20多年,她和同事们陪伴无数早产宝宝走过最艰难的时光。 小七(化名)孕7个月出生,出生时体重仅900克,脊柱畸形,伴呼吸困难……母亲数次流产才生下小七:“我不会再怀孕了,求你们救救他。” 小七的肺部远远没有发育完善,医护人员迅速为他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功能稍稍稳定,又发现其存在严重感染,立即给他输血小板,用上有效抗生素……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一次次转危为安。治疗过程中,家属有几次想放弃了,李志飞却劝说:“孩子很坚强,我们再努力看看。” 69天后,小七平安出院了。回老家几个月后,小七出现肺功能衰竭,PT值超过2000(正常值为40以下)……当地多位儿科医生劝家长放弃治疗。接到小七母亲的电话,李志飞详细询问,认为孩子的病情应该由擅自改为母乳喂养导致,应尝试用回深度水解氨基酸奶粉。果然,小七奇迹般好起来了。小七后来健康成长,偶有痛疼脑热,家人总会第一时间连线儿科中心的医护人员。 李志飞说,宁大附院儿科中心强力支撑该院产科中心。近年来早产儿数量有所增加,医护人员要全年无休、24小时不间断呵护他们。“小不点”们入科时还不会正常呼吸,回家时都是会哭会闹会撒娇的小宝贝了。 “既治愈孩子,又疗愈家庭” 抽动症和多动症治疗是该院儿科中心的一个特色。 记者采访当天,11岁的小强(化名)来复诊,他的抽动症基本痊愈了。8岁时,小强出现了各种怪动作:挤眉弄眼、喉咙里发出怪声……家长带着他多次到上海和杭州求医。服用西药后,症状有所改善,记忆力却明显下降,不得不停药,这导致病情反复,愈演愈烈。去年,他们找到宁大附院儿科中心。医生为小强制定了长期的治疗方案,西药逐渐减量,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强慢慢好了起来,目前已停药两个月。 “儿童抽动症治疗过程中,不光要看到孩子的病情,也要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李志飞说,不管孩子得了什么病,家长往往都会很焦虑。儿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很注意沟通技巧,既治愈孩子,又安抚家长,疗愈家庭。 近年来,该院儿科中心还不断寻求创新突破。比如,和消化内科开展菌移植技术,帮助自闭症患儿改善身体症状和行为。 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该院儿科创立于1980年,儿科中心目前包含儿内科病区、新生儿监护病区、普通门急诊、儿科发热门诊,床位数位列宁波市综合性医院首位,24小时开设儿科门急诊。儿科中心医护团队共计5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2人、新生儿专科护士4人。 儿内科病区共设床位50张。李志飞主任名医门诊在多动症、抽动症治疗方面独树一帜。新生儿监护病区始建于1980年。近年来,年收治不同胎龄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等患儿千余例,抢救成功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