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泽民同志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
将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

——全国各地干部群众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

    “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连日来,中华大地充满悲痛之情,全国各地干部群众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

    “江泽民同志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将永远教育和激励我们前进。”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目光远大、审时度势

    12月1日,北京西郊机场国旗半垂,气氛庄严肃穆。15时55分,载护江泽民同志遗体的专机缓缓降落。在低回的哀乐声中,12名礼兵抬护安放着江泽民同志遗体的灵柩,缓缓走下专机……

    这一画面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长城内外哀思绵绵,大江南北悲痛不已。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江泽民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令人们肃然起敬,哀思深深。

    “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沈传亮表示,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积极支持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到推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等,江泽民同志制定和实施了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十三年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

    面对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世界形势发展总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

    “作为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广泛会见各国各界人士,亲力亲为阐释中国内外政策,积极推进中国同各国之间各领域、各层次、各种形式的交流,打开了外交工作新局面,我们对此都印象深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表示,我们要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在新征程上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更多国际理解与支持,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2006年,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编辑和逐篇审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教材。

    “我们全社集体投入文选的编辑校对工作中,确保高标准零差错完成任务。这次出版工作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洗礼和考验,也增长了理论知识和工作才干。”对于当年《江泽民文选》出版工作,时任人民出版社社长的黄书元记忆犹新。“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黄书元说。

    信念坚定、处事果断

    山河同悲,举国哀悼。

    江泽民同志逝世的消息,让岭南人民沉浸在无限悲痛中。人们不会忘记,正是在这里,江泽民同志第一次完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的一番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时任广东高州市委书记的邹继海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感动不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说,江泽民同志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江水呜咽,草木含悲。

    江泽民同志逝世的消息,将很多人的思绪拉回当年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日日夜夜。

    1998年夏季,我国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内的工业、农业、能源基地和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当年受灾地区的干部群众依然清晰记得,在洪峰逼近的危急时刻,江泽民同志来到抗洪最前线,来到军民中间,亲自指挥抗洪斗争的感人场面。

    “在长江第五次洪峰向荆江逼近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不顾安危,登上大堤,指挥战斗。”时任湖北荆州市委书记的刘克毅至今难忘这一场景——

    江堤上,军民正奋力垒筑抵挡滔滔洪水的堤防。江泽民同志手持话筒,动情地说:“现在,长江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你们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不怕艰险,连续作战的精神,团结奋战,坚持到底,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

    “坚决完成任务!”“请党中央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大堤上下,群情振奋,斗志昂扬。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激励我们不断克服防汛抗洪中的种种困难,坚定信心,决战到底。”刘克毅说,“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国际舞台,同样见证了江泽民同志在关键时刻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加入世贸组织,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揽全局、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为我国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尊重实践、与时俱进

    江泽民同志虽然离去了,但他的品格和风范长存人们心间。

    雪域高原上,各族干部群众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以各种方式遥寄哀思。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山东省第十批援藏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陈耕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援藏干部,要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永远同人民心连心。

    “江泽民同志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说。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先后启动“211工程”“985工程”,浙江大学成为首批入选的高校之一。

    下转A02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