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服务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08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开泰:
让癌症病人
多一次生机的
放化疗医生

    说话时眼中带着笑意,不快不慢的语速,温和耐心的语气,患者既听得懂放化疗的方案,又能乐观安心地接受诊疗。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病区副主任刘开泰每天面对的都是身患癌症的患者,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更迭,他诊治的癌症病人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正因如此,他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有了深刻的体会,更是对特鲁多博士的座右铭有了全新的理解:常常去治愈,总是去帮助,随时去安慰。

    一条生命一个家

    他帮患者实现三个心愿

    一位癌症病人的背后,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痛楚与希望。

    6年前,54岁的肺癌患者陈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刘开泰面前。“我不怕死,但是癌痛让我生不如死。我儿子还在读大学,我能不能看到他大学毕业?”患者痛苦的表情及眼中强烈的求生欲望让刘开泰无法拒绝,他决定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她的生命。

    可这名患者本就是晚期伴有全身多发骨转移,已经接受过较长时间的抗癌治疗,她的身体是否还能够承受放化疗所带来的痛苦?针对该患者,刘开泰希望通过更加精准有效的多学科治疗方案完成患者的心愿。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他联合了放疗、靶向治疗、化疗、护骨和镇痛治疗等多种手段。

    让刘开泰感动的是,陈女士和家属十分信任医护人员。哪怕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都非常配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癌痛得到明显缓解,转移灶得到控制。她恢复了行动能力,并且等到了儿子参加工作的那一天。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陈女士的精神却很不错。她在刘开泰的诊室里提出了第二个心愿:“刘医生,我有机会参加儿子的婚礼吗?”这是一位母亲质朴的心愿,刘开泰笑着点头答应:“只要我们继续配合,一定有希望!”

    就在全家高高兴兴地为儿子筹备婚礼之时,陈女士的身体却发生了异样。由于长期服用的靶向药出现耐药性,导致病情变化。刘开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陈女士的病情又开始好转,最终她还是元气满满地出现在了儿子的婚礼上。

    “刘医生,我这辈子有当奶奶的一天吗?”当陈女士向刘开泰提出第三个心愿时,她的病情再次恶化,发生了脑转移,但刘开泰还是竭尽所能实现患者的愿望。

    今年上半年,在目送孙子出门上幼儿园的一个清晨,陈女士安详离开,她委托家属向帮助她完成心愿的刘医生表示感谢。

    放化疗是治愈癌症的利器

    带头抗癌科普,助力健康

    癌症虽然让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老百姓往往认为身患癌症无法手术就意味着命不久矣,但刘开泰在工作中遇到的除了病情复杂的患者,也不乏可以通过放化疗治愈的。

    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接近肛门的癌灶和直径近8厘米的盆腔巨大肿块按照常规手术的话需要挖除肛门,在肚子上做一个永久性造口进行排便。但这样的结局就算是治愈癌症,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李惠利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之后,刘开泰医生通过联合强化放化疗的全程新辅助治疗方法,让该患者顺利接受了保肛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没有癌细胞残留。

    这样的病例有很多:40岁的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因为家境困难准备放弃,刘开泰苦口婆心劝她坚持治疗,如今完全治愈;90岁的前列腺癌患者因为无法手术选择放疗,今年即将迎来百岁大寿……

    在抗癌的道路上,刘开泰十分重视自我学习提升,2015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后,于2020年获得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以及正高职称。作为为宁波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硕导,他目前在培3名研究生。他坚持临床和科研并重,获得了宁波市卫生健康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三层次)等荣誉。

    而李惠利医院内七党支部书记是刘开泰的另一个身份,他将党建、业务相结合,创立“惠利科爱”科普公众号,3年间将数十场抗癌科普讲座带到企业、社区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张林霞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