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久桥 |
|
碧环桥 |
|
整治一新的古堰道 |
很早前就听说,在鄞州区五乡镇,有这么一个小村,里面“藏”了仁久桥、东碶桥、西碶桥、平水桥、德润桥、斗门桥、秀水桥、夹水桥、碧环桥、下驾桥等10多座古桥。而且,被评为浙江省美丽河湖的后塘河五乡段就流经村边。 初冬的细雨中,我们来到仁久村,这里仿佛被一层轻烟笼罩。在村里老者吴永明的带领下,我们探访了仁久村里的10多座古桥,感受村里那一座座小桥承载的历史和人文……而吴永明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仁久村村名的来历。 仁久村在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习惯上都叫“经堂”和“夹塘”,这也是现在仁久村的两个自然村。由于经堂、夹塘比较小,人口不多,为此在划行政村时,便和另外一个小自然村合三为一。“经堂有一座名为‘仁久’的古桥,意为‘仁义长久’。合村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推荐了这个村名。”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郑雯文 唐爱娜/文 记者 刘波/摄 夹水桥 已经成为一座 普通的钢筋水泥桥 不过,我们探访的脚步并不是从仁久桥开始的,首先来到的是位于仁久公园边的夹水桥。和仁久桥不同,夹水桥位于夹塘。 吴永明告诉我们,经堂、夹塘两个自然村都各有一段来历。其中,经堂的祖上姓徐,来自五乡镇李家洋村徐氏族姓的一个分支。因这里依山傍水风水好,徐氏一位先祖遵母之意,建造了一间经堂以供其母念佛诵经安度晚年。后因探望不便又思母心切,就举家迁居到此。天长日久,开枝散叶,于是就有了这个自然村。 夹塘的吴姓祖宗是500年前因饥饿与贫穷,从安徽逃荒来这里定居的。他们在这里开荒造田,为了创造一个蓝天碧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生存环境,吴姓祖宗在村南筑起了防洪的堰塘(堰道),并建造了一座堰塘桥。这座堰塘桥被命名为“夹水桥”,起村名为“夹塘”。 夹水桥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上世纪80年代为了兴修水利,还把夹水桥整体拆除了。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座普通的钢筋水泥桥。而古堰道经过整治成了一条河中路,路上铺了整齐的石板,两侧搭建了几十条石凳供村民休息,河道两岸绿化带种上了香樟、桂花等树木。不远处就是仁久村亲水公园,亭台楼阁令人赏心悦目,还增添了体育健身器材和儿童玩耍的滑梯,成仁久村一道别致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村民在这里散步、健身。 碧环桥 获评列入 宁波市“十佳名桥” 穿过仁久公园,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映入眼帘。吴永明说,为了河两岸村民行走方便,吴氏第64代孙建造了这座“碧环桥”。碧环桥小巧玲珑,为单孔石拱桥。桥宽2.4米,东西二堍各有踏阶10级,桥侧有长形桥额,横刻“碧环”两个大字,上款为“嘉靖癸巳”,下书“仲冬鼎记”。据此推算,此桥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桥边有浮雕荷叶栏板10块,栏板间有荷花石柱12根。柱头雕有荷花,形状不一,有双层复莲、双层仰莲及各色莲花等,有初开的花苞、开放的花朵,也有正结莲蓬的花儿。 需要指出的是,在桥门两面的坐栏下方,还各有十条门当,坐栏的四方则各有一个户对。吴永明解释,在延伸为婚姻嫁娶时两户人家财富地位相当的含义前,“门当”与“户对”其实是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门当原本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户对则是指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雕砖。“在那时候,有一定身份的人物方可建造门当户对,可见吴姓祖宗也曾出过高官显爵。” 在桥上,石块与石块的结合处,还采用了榫卯结构。在桥洞,看上去呈绿色的石块被砌成了环形,和水中的倒影结合后,成了一个碧绿色的圆环。吴永明说,这也是碧环桥桥名的由来。由于碧环桥历史悠久,保存基本完好,已被列入宁波市“十佳名桥”。 斗门桥 就为了比九星桥 多“一升” 冒着细雨,吴永明带着我们穿过村子,来到一座看上去已经废弃的古桥旁。桥为东西向,一边是农田,一边则是后塘河,但东边已经不通了,一座厂房把路堵住了。为了行洪,在桥的西边还另外架了水泥板。 吴永明说,这座桥叫斗门桥。建造年代已经不可考,但重修于清同治五年,即公元1866年,拱券及桥身为方形石块堆砌而成,桥面东西侧斜坡各有12级台阶,台阶因年久失修已有不少错位,但桥面上的莲花雕刻图案依稀可见。 “相传,这座桥的名字得来非常有意思。”原来,在旁边一个村有一座九星桥。九星九星,宁波话读起来就是“九升”的意思。十升为一斗,为了盖过旁边的村子,这座桥就被命名为斗门桥。 而在以前,这里是宝幢到宁波的必经之路。船从后塘河过的时候,还需要有纤夫从桥上拉纤。但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后,曾经的繁华更加反衬出如今的落寞。在仁久村,还有很多古桥只剩下残肢断臂,甚至有的已经不复存在。在它们的遗址上,出现的是一座座现代钢筋水泥桥。 比如前文提到过的夹水桥;再比如,五孔石平桥样式的东碶桥,建于清雍正年间,是目前保存较好的古桥。 西碶桥为3孔石平桥,中孔最大,桥墩为清朝样式。原本这个桥和东碶桥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经过岁月洗礼和后来的修缮,很多石板都已经被更换了。 下驾桥则完全损毁,现在看到的下驾桥是后来新修的。据说,古人骑马到此后须下马走到碧环桥那里。“这名字也能验证,仁久村的祖上肯定出过高官显爵。”吴永明有点得意地说。 仁久桥 长满了可以制作 木莲冻的薜荔 最后,吴永明带着我们去了经堂,看的当然是村以桥名的仁久桥。 仁久桥是一座石板桥,跨越经堂河之上,既不宏大,也不壮观,其意义在于桥名,代表着当地人为人处世的思想。桥栏外侧刻着桥名“仁久桥”,取意于“仁义长久”,意指为人须坚守仁义道德。 仁久桥上藤蔓横生,挂满了果实,名叫薜荔。薜荔,又名木莲,凉粉子。很多喜欢在夏天食用木莲冻消暑的宁波人都知道,薜荔果就是木莲冻的原料。不知道,这里的村民是不是都会制作木莲冻。 我们去看的最后一座桥,并不在仁久村,但却和仁久村的祖先有着渊源。这就是皎碶桥。 皎碶桥位于仁久村边的皎碶村,当地人喜欢称其“大桥头”。同样被薜荔所缠绕的皎碶桥,为三孔二墩石拱桥,南北向横跨于后塘河。皎碶桥桥长22.47米,宽2.86米,由长条石砌筑而成,桥面两侧设实体栏板,桥两侧落坡各设台阶11级,北侧与岸边小路相接,南侧与引桥相连。中孔桥栏上镌刻着“皎碶桥”三个大字。它是鄞东地区最大的桥梁,有“鄞东第一桥”之称。 吴永明说,这座皎碶桥建造年份更早于碧环桥,吴姓祖宗曾修缮过皎碶桥。他回忆,皎碶桥的北边原来是一条老街,他小时候老街非常热闹,曾是宁波东乡的交通要道。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船只穿梭,老街上开着各色各样的商铺,宁波城里的人都到这里来做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