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厘米大小的前列腺肿瘤“跑”到直肠

通过内分泌治疗缩小至3厘米

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泌尿外科团队
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温海涛

    能解决威胁男性健康的泌尿性恶性肿瘤,也能解决女性的尿失禁等盆底问题,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泌尿外科在该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温海涛的牵头下,诊疗领域越拓越宽。

    肠道里发现10厘米大小的肿块

    竟是从前列腺“跑”过来

    目前,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中国男性泌尿系统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

    86岁的张师傅从来不体检,前阵子出现了排尿不畅、便秘、腹胀等症状。女儿带着他来到明州医院检查。

    CT检查发现,老人的直肠前壁有一个10厘米大小的肿瘤。经过仔细观察,肠壁光滑,基本排除肠道恶性肿瘤。那么,这个肿块是怎么来的呢?

    由于肿块的位置非常接近前列腺、膀胱,温海涛高度怀疑其与泌尿系统有关。于是,温海涛为老人安排了穿刺,结果为阳性,确诊为前列腺癌。原来,肿瘤从膀胱侵犯到直肠,并累及肾脏、输尿管,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意义。

    为了延长老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温海涛制定了另一套治疗方案。

    经过缜密的术前安排,老人的手术如期举行。术中,温海涛通过电切技术将老人尿道梗阻的部分切掉,解决了排尿不畅的问题。然后,在输尿管中放置金属支架,不让肿瘤压迫对肾脏造成损害。同时针对肿瘤开展内分泌治疗。三个月后,老人体内的肿瘤缩小至3厘米,效果显著,目前正在继续治疗,情况稳定。

    一管血可实现早癌筛查

    精准穿刺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其实,张师傅的情况在早期就能被发现——只需要采用PSA检测方法,抽一管血即可筛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

    80岁的陈师傅在4年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PSA指标偏高,先后在当地两家医院做了3次前列腺穿刺检查,还做了电切手术,但指标仍居高不下。

    此前3次穿刺结果都显示阴性,但同期的PSA复查却始终在升高,从4年前的6.3ng/ml一路上升到现在19.4ng/ml,而这项检查的正常指标为不超过4ng/ml。

    经过多方打听,张师傅找到温海涛。

    听了陈师傅的病情描述,再结合最新的磁共振检查结果,温海涛认为,还是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的可能,需要再做一次前列腺穿刺来明确。

    得知还要再做一次前列腺穿刺,陈师傅坐不住了:“会不会又穿不出来?一直穿,我怕会不好。一个是我怕疼,而且听有些人说如果真是肿瘤,穿多了会让癌细胞扩散。”

    温院长解释说,以往传统的穿刺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主要是因为前列腺取样目标不精准,导致漏诊率高,患者病情被延误;同时,患者因为PSA持续增高提示有患癌风险,不得不多次穿刺,无形中加重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思想负担。

    而明州医院泌尿外科采取的是靶向穿刺结合系统穿刺的方法。靶向穿刺,即以多参数磁共振检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超声造影,通过影像融合,针对性穿刺取样;系统穿刺,即将前列腺根据横截面、纵截面划分横轴、纵轴,在各自区域规范穿刺取样。这样的结合规范操作,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同时,温院长也指出陈师傅的两个认识误区:首先,前列腺穿刺可以在麻醉下操作,患者不会有痛感。其次,前列腺早癌的穿刺检查,不仅不会造成癌细胞的迁移扩散,而且有利于提高早癌筛查的正确性。

    最终,陈师傅接受了穿刺检查。这次,终于找到了指标异常的原因——在前列腺两侧腺体结节发现了癌细胞。接受了前列腺早癌的根治手术后,陈师傅康复出院。

    漏尿问题不容忽视

    七旬老太告别尿不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温海涛的推动下,明州医院泌尿外科参与的多学科产康盆康部对于尿失禁、产后盆底康复等方面颇具诊疗特色。

    70岁的蒋老太不自主漏尿已长达18年,起初是偶尔漏尿,但随着年岁渐长,她觉得越来越管不住自己排尿,只能用上了成人尿不湿。

    特别是最近4年,咳嗽、大笑、打喷嚏会漏尿不说,就算是走平路或上个楼梯,也会漏尿,一天要换三四片尿垫。这让蒋老太越来越不爱走动,不仅情绪越来越低落,身体也眼看着越来越差。于是,子女带着她来到明州医院就诊。

    通过诱发试验、尿流动力学等相关检查,蒋老太被诊断为重度压力性尿失禁。随后,温海涛为蒋老太实施了TVT(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并安排了后续康复治疗。

    经过5天的术后康复,蒋老太终于告别了裹着尿不湿过日子的生活,对着孙女的手机镜头露出各种笑脸,对精心照顾她的医生护士们再三感谢。看到蒋老太重新焕发活力,温海涛团队的成员们也很高兴。

    温海涛说,蒋老太如果在漏尿症状初现时就治疗,治疗方式会比现在更简单,比如可能无需手术,单纯铒激光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或电刺激、磁刺激治疗等就能达到治愈效果。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打喷嚏或运动使腹压增加时,尿道外口不自主流出尿液。这在中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属于“直接伤害”不强,但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严重影响的一类疾病。

    目前已知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年龄、生育情况、肥胖和遗传因素,其中肥胖、年龄以及分娩时产道损伤是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30.9%,不仅中老年女性,年轻女性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改善和提升患病女性的生活质量,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多学科产康盆康部不断提升技术、引进设备,搭建了方式多样、完善的治疗体系,成功治疗各类复杂性、混合型尿失禁,解除广大女性痛苦。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姚璐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