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质辨识个性化 健康宣教普及化 养生保健有抓手

宁波市治未病中心驶上高质量持续发展快车道

宁波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2021年12月,宁波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被列入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这标志着该院的治未病科经过10多年发展,团队建设、临床能力、科研成果、学科影响力等已成功跃上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和业界认可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治未病学科建设与临床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宁波市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刘宏飞说,近年来,他们在完善中医治未病的适宜技术基础上,更加注重传承创新,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切入点,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为手段,治未病养生保健的落脚点为抓手,逐步形成了包括临床科研教学、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中医治未病框架体系。宁波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从此驶入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中医体质辨识 探索治未病的个性化

    12月上旬,在宁波市科协和宁波市中医药学会的支持下,宁波市治未病中心制作的中医体质辨识小程序正式上线,搭载在宁波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公众微信号。小程序共设置61个问题,参与者根据近期三个月的身体状况作答,提交后即可测试出中医体质类型,并有详细的注解,以及如何进行改善的处方建议。

    刘宏飞说,这是数字化在中医治未病领域的尝试,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参与者对自己的体质认识变得具体化,对中医的理解也更容易了。接下来该小程序还将在腾讯上架,惠及更多人群。

    创新宣教模式 推进治未病的普及化

    中医治未病文化的传播,是宁波市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初,治未病中心在宁波市科协、宁波市中医药学会支持下开展“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同宁波都市报系合作,利用专业媒体的平台优势,推出12场现场直播以及20余场线下中医药健康宣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刘宏飞认为,这是联合专业媒体进行健康宣教的一次成功尝试。专业媒体不仅有良好的公信力,还有强大的读者基础,更有娴熟的传播能力和技巧,每场活动从启动前的海报制作、主题提炼、专家介绍,再到观众组织以及现场直播,各个环节亮点纷呈,参与人数大幅提升。直播结束后,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重复多次观看,惠及了更多人群。截至目前,观看总人数已超过60万。

    刘宏飞说,宣教模式的创新,促进了治未病健康宣传的普及化。

    敢于“吃螃蟹” 开拓治未病健康普及的落脚点

    长期以来,健康宣教没有抓手,没有实际的落地方式,宣教往往成为口头上的说教,成了制约中医治未病理念落到实处的一个痛点。

    刘宏飞说,治未病中心一直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充分利用名医良方资源,与具有良好资质和口碑的第三方合作,通过授权配方、品质监督,间接地实现了养生保健产品的面世。

    刘宏飞说,治未病的养生保健产品的出现,是治未病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创新。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和创新,为亚健康人群治未病养生保健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接下来,还将针对中医上的九种体质推出体质膏以及健康养生中草药等更多产品,将中医治未病打造成从包括健康宣教、诊疗体系、适宜技术、适宜产品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循环。

    目前,宁波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已成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1年周建扬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2022年宁波市市级重点学科(中医治未病学)立项建设。

    2022年治未病门诊、特色门诊达到2万多人次,中医综合治疗20万余人次,开展优势健康干预6项,中医外治法20余种(项),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4项,新立项各类专利6项,各级论文、著作10余项。

    2022年3月,在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市治未病中心依托宁波市中医院正式成立。接下来还将筹备宁波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进一步成立宁波市治未病质控中心、治未病联盟等,进一步推进落实《宁波市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打造我市治未病健康服务网络,完善宁波市治未病中心的功能和任务。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陈君艳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