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疫情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举行 新冠疫情防控 新闻发布会

保健康、防重症
本月底完成至少1.2万张床位储备!

    昨日下午,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

    全方位加强医疗救治能力提升

    确保“应治尽治”

    宁波市疫情防控办专职副主任王涌介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防控政策的重点由“防传染”转为“保健康、防重症”。近期我市感染者数量快速上升,为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尽量延峰、有效减峰、平稳渡峰,我市全方位加强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确保“应治尽治”。

    我市加快了发热门诊增量扩容。目前全市4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开设发热门诊,并做到24小时开诊。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开设发热诊室。

    我市还加快了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床位的建设。确保本月底完成全市不低于1.2万张总床位的储备。

    此外,我市还加快了医疗物资储备,千方百计加快药品、口罩、抗原试剂等防疫物资生产和储备,做好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重症救治资源储备,确保全市医疗防疫物资不低于3个月用量。

    全链条加强重点人群防护

    确保“应管尽管”

    王涌介绍,为重点保护“一老一小”及住院患者等脆弱群体,尽量延缓疫情向重点人群传播蔓延。我市一方面针对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继续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养老院、医疗机构住院病区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统筹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近日市教育局已经下发通知,对中小学、幼儿园期末教学安排作出了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将社会面核酸采样由之前的20混1调整为5混1,尽量减少混管阳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优化调整“混管追阳”方式,积极做好阳性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延缓社会面传播速度。

    此外,党政机关带头,积极倡导“非必要不做核酸”“非必要不查核酸证明”,同时保留一定数量的社会便民采样点,满足群众检测需求。

    全途径加快推进疫苗接种

    确保“应接尽接”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王涌介绍,我市抢抓感染高峰来临前的“窗口期”,进一步筑牢全市免疫屏障,确保重点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接尽接”。一是加快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通过社区排摸、行业动员、机关干部发动亲属等各种渠道加强全面动员,同时积极优化接种服务,科学评估禁忌症,开辟老年人“绿色通道”,深入养老院、疗养院、老年大学、老年型社区等重点场所,为老年人接种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通过提供吸入式新型疫苗等方式,进一步满足多元化需求;二是针对医务人员等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序组织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也就是群众俗称的第四针);三是有序推进流感疫苗接种,防止冬春季流感疫情和新冠疫情叠加对医疗救治资源形成挤兑。

    全过程加强社区服务支持

    确保“应服尽服”

    为平缓疫情高峰、减轻医疗救治压力,我市还全力做好居家治疗、居家隔离人员的服务保障。王涌介绍,一是完善社区网格体系,依托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网格力量,精准排摸掌握辖区居民特殊需求,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重点群体的健康状况,建立居家隔离人员工作台账,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二是完善居家隔离保障,制定《宁波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引》,优化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等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咨询、物资采购、临时帮扶等社区保障,做到关心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完善社区医疗服务,高效推进医社联动,畅通互联网医疗服务,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常用药物的储备供给,开通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发放居家隔离人员告知书,开辟重症患者转运救治绿色通道;四是完善心理支持机制,常态化开设“战疫求助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全领域做好科普宣传引导

    确保“应知尽知”

    为积极回应当前群众关注热点、亟需解惑的问题,不断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群防群控的信心和能力,我市还积极做好科普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新冠防治知识“应知尽知”。

    倡导“全民打疫苗、全民戴口罩、非必要不采样、无症状不用药”,引导群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强体魄,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围绕如何有效自我防护、如何开展抗原自测、如何安全有效用药、如何保护同住家人、如何缓解心理焦虑等焦点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及时答疑解惑,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科学抗疫的良好氛围。记者 孙美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