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宁波舞台上
“听·见”王安石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登飞来峰》,据说是王安石在鄞县任满回乡路上所写。时年30岁的他满怀壮志,登高望远,一抒胸襟。

    昨晚,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原创剧本朗读会《听·见 安石》,将这首诗化作“主题曲”,谱上旋律,在宁波逸夫剧院唱响。

    青年王安石勤政为民、志存高远的故事和形象,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演绎,变得可近可亲。

    当晚,该演出在网络平台进行了直播,线上总人数约8.86万。

    王安石“变身”剧中人

    今年12月18日,是王安石1001周年诞辰。

    王安石知鄞三年,积极推动了宁波乃至于浙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可谓“治鄞千日,影响千年”。

    不久前,我市编制了《宁波市安石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致力于将王安石文化打造成我市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标识,原创剧本朗读会《听·见 安石》在此背景下推出。

    《听·见 安石》以王安石在鄞县的历史事迹为主要内容,用“兴水利”“办县学”“颁新法”三幕故事,串联起王安石在鄞县的功绩,同时重点刻画了王安石与妻子女儿的情感线索,将其迎难而上的精神,传递给今天的宁波人。

    作为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精品文化项目,“听·见”系列自创立以来贡献了多场高质量的演出。其中《听·见 阳明》曾受邀赴爱丁堡艺术节展演,对推动宁波本土文化的宣传、探索文旅融合的路径起到了积极作用。

    “听·见”系列打破了原有框架,以实验性的方式进行跨界融合演出,不断拓宽表现手段、拓展表演空间,给观众带去丰富的视听享受。

    融入越剧唱腔,体现地域特色

    此次演出,主创人员秉持创新精神,将剧本进行了深度加工,加重了文本厚度与故事性,为艺术呈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在剧中融入越剧唱腔,为演出增添了地方特色和新鲜感,提高了剧目的观赏性。

    道具的运用也别具巧思——八个纯白方块,指代东钱湖、桃林、茶园、沟壑、群山等意境,将中国传统的写意韵味与现代艺术表现的多样性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舞台风格。王安石疏浚东钱湖、请杜醇出山任教县学等故事,在不同情境中娓娓道来。

    演出结尾,原创主题歌《登飞来峰》成为一大视听亮点。近3分钟的多媒体画面,结合诗歌音乐,闪现王安石在宁波的历程及其抒写过的宁波美景,让人梦回千年。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演出既延续了“听·见”系列惯有的艺术性,也在打造王安石文化名片方面做出了全新的探索。在我市“阳明、安石”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指导下,以戏剧的形式演绎安石,以文艺的形式活化利用安石文化资源,以戏推新,以文化人,擦亮了王安石文化品牌。记者 顾嘉懿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