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太阳把大病患者的日子晒得更有亮色”

——写在“天一甬宁保”参保人数突破300万之际

老舒陪着妻子就医。
治疗一年后,病灶明显缩小了,老舒妻子能下地干活了。
企业为残疾人参保“天一甬宁保”。
“天一甬宁保”受到市民欢迎。
一些昂贵的恶性肿瘤外配自费药品被列入报销目录。

    霜降这天,老舒挑来一担担的新鲜稻谷,倾倒在宁海西店一个晒谷场,看着妻子用平耙把金黄的稻谷一层一层均匀地摊开,这场景他是这么熟悉,又是那么的不同。

    经过一年多治疗,妻子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最近一次治疗报销的钱也拿到了,医保目录外个人自费的23.34万元,其中“天一甬宁保”共赔了15.48万元。

    衔接基本医保,不限年龄、职业、既往病史,仅百元保费就可撬动300万元的保障——去年8月,宁波推出“天一甬宁保”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老舒一家成为首批受益者。他们花了139元,没想到,这点钱撑起了一家人的希望。

    截至昨日,“天一甬宁保”参保人数已突破300万,较一年前激增50%,覆盖了宁波近四成医保参保人群。宁波加速融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释放民生红利,兜住更多百姓健康。

    直击“谈癌色变”百姓痛点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谈癌色变”道出了无数家庭的困境和压力。

    2021年8月,56岁的妻子咳了一口带血的痰,老舒一下子紧张了。10天后,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出具PET-CT诊断报告:肺癌伴阻塞性肺炎,中晚期。更糟糕的是,肿瘤的位置紧贴着血管,手术风险很大。

    小孙子还不到1岁,正是需要大人照顾的时候。儿媳很快辞了职,此时距离她休完产假重返工作才过去了几个月。

    按照计划,老舒原本还准备用攒了10多年的钱当首付,帮儿子儿媳在宁海县城安家。如今,这笔钱有了更紧迫的用处。

    在“天一甬宁保”2021-2022年度理赔报告中,罹患癌症的病例占了赔付数量的一半。许多家庭就像老舒一家,被迫偏离生活航向,被卷入重疾大病的暗流。

    奉化尚田的老蒋师傅确诊右肺肺癌是在今年3月,他已经78岁了。发病之初没有其他症状,就是腰疼,像数不清的针齐齐地往他的右侧腰部扎去,再接二连三地拔出来。

    腰疼,是因为癌细胞已经骨转移。不只一次,老蒋说“不治了,放弃了”,既对儿子说,也对他的主治医生——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岑浩锋说。

    儿子陪老蒋去医院时,各种费用的发票都会第一时间收起来。只有一次,儿子因为工作提前离开了,一个疗程(21天)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发票被送到了老蒋的病房。

    “35836元!”他攥着发票就给儿子打了电话,“这么贵的药,用得起吗?都到这个份上了,我还有几年好活啊,把钱花在我身上,不值!”

    类似的话,岑浩锋从许许多多患者的口中听到过。“他们变得敏感而脆弱,不愿自己成为家庭的拖累。”岑浩锋说。

    人们忌讳谈论癌症,但关于癌症,也不全是坏消息。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到2021年,我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提高到40.5%,我国的癌症治疗情况在逐渐改善。

    市卫健委副主任夏冠斌认为,随着新药物、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面世,尤其在癌症、罕见病等大病重症领域,以前使用较少的医疗手段,会在今后日益普及。

    “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增加补充保障,有助于化解医保目录外的群众高额医疗费用,可以让更多家庭享受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价格亲民、保障面广的‘天一甬宁保’这类惠民型保险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夏冠斌说。

    向着光亮的方向一起努力

    老舒的床头柜抽屉里有一个账簿,上面记着亲戚和邻居送过来的钱,有500元的,也有1000元、2000元的。有人家遇到了难事,西店镇的村民都习惯用这种默契表达心意。

    上面还记录了各种支出,其中一笔139元,是在妻子确诊前,亲戚推荐他们购买的“天一甬宁保”。无论如何,人们都会努力向着光亮的方向一起使劲。

    一开始,老舒选择了医保能报销的化疗。两次化疗之后,妻子吃不下饭,走不动路,上下车都要人搀扶。

    老舒只好改为副作用更小,但更“金贵”的TOMO放疗。TOMO放疗技术被誉为肿瘤放射治疗的“金标准”,单次收费6000元,一个疗程要6万-9万元,需自费。

    在明州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李舰波的观察中,适用病人选择TOMO治疗的比例从头几年的20%-30%,上升到了如今的50%。“病人意愿改变的转机来自于保险,特别是普惠型保险。”李舰波说。

    老舒也是这么跟妻子说的:“得了大病也没事,有保险托底。”

    以“天一甬宁保”为例,TOMO精准放疗被纳入保障范围,报销比例最高可达80%,也就是说,一个疗程的放疗费用,最高能报销7.2万元。

    岑浩锋与李舰波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说:“在医院,我们看到过许多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国家、政府推出惠民政策告诉病人,比如医保目录里新增了哪些救急救命的药品,还比如‘天一甬宁保’这样的惠民型保险。”

    得知老蒋的儿子为老蒋投过保后,岑浩锋也是这样去宽慰这个多次抗拒治疗的老人。

    一方面,看到了化疗配合免疫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根据药企的慈善赠药方案,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的两年费用最高封顶14万元,“天一甬宁保”能报销9.8万元。老蒋悬着的心落了地,一家人慢慢理顺了这条不好走的抗癌路。

    觉得身体还不错的时候,老蒋会骑上三轮往农田里跑。而记者见到老舒的妻子时,她正站在田埂上,穿了一件绿色针织衫,戴了一对亮晶晶的耳钉。老舒说,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妻子会好好打扮一番,就像生病之前那样。

    只要能回到土地,他们就觉得,在地里一定能生长出对抗难题的勇气。

    我们都在一条大船上

    老蒋和老舒的故事,出现在朱丽丽的笔记本里。

    她是宁波市普惠保险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其中的一项工作是对“天一甬宁保”的理赔案例进行电话回访。很多时候,她会从电话中听到数字以外更具象、也更温暖的内容。最长的一个电话,打了近1个小时。

    “有个13岁男孩,因急性淋巴白血病多次治疗,发生了22次理赔,期待他能早日康复。”

    “老舒在家里估计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

    搁下电话,朱丽丽常常会去想像电话那头回访对象的模样。直到霜降这天,她在晒谷场见到了老舒和他的妻子。对着眼前一片黄澄澄的谷子,朱丽丽轻叹:“希望太阳把他们的日子晒得温暖起来,更有亮色。”

    几乎没有人会拒绝朱丽丽的回访。人们从至暗时刻走来,看到光亮的瞬间,那强烈的倾诉欲望,需要一个出口。反过来,朱丽丽也会给予他们安慰,告诉对方:“别担心,在你身边有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宁波人,我们大家都在一条大船上!”

    医护人员在努力医治病患生理上的疼痛,其他人也在合力编织出一张更加绵密有力的网,既托住那些被疾病阴影笼罩的心灵,也消解着病痛及其治疗带来的茫然、绝望与挣扎。

    今年9月,“天一甬宁保”经市政府同意,在医保、财政、金融、银保监等四部门联合指导下,全面升级优化,开启了2023年度的参保工作:保费降到100元,报销起付线从2万元调到6000元,保障范围更广,理赔更加便捷。

    根据《宁波市进一步推进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天一甬宁保”发展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资金赔付率要达到90%,确保保费收入主要用于理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

    市医保局局长郑进达表示,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事关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是我市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一甬宁保”要成为我市共同富裕建设样本中的一个标志性举措。

    有了这样兜底的决心,更需要解决群众需求痛点的智慧。

    筑牢共同富裕“底座”

    从今年9月起,宁波先是将首年度保障期限延长4个月,参保人不用多花一分钱。在此期间,普惠和公益两个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一方面,政府进一步分享行政资源,降低运营成本。随着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数据的互联互通,从明年开始,“天一甬宁保”的参保人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刷卡或扫码就医发生的住院及特病门诊自费医疗费用,不用先垫资再理赔,可实现与基本医保同步“一站式”结算。

    10家承保机构扩充保障待遇。以恶性肿瘤特药报销为例:以前A类药品只有35个品种,但报销比例高出B类药一倍,现在则取消了恶性肿瘤处方外配自费药品的A、B目录,原来的B类药报销比例提高到与A类药一致。

    与“天一甬宁保”相呼应的“浙里甬e保”健康保险数智服务应用平台,继续探索政府指导、推动商业保险和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统一集中的“联合承保+中心”惠民保险运营模式,今后可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险服务。

    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市民的公益助人意识。“天一甬宁保”对于风险的覆盖依赖于全民参与,实现社会风险共担。在提升参保人预期净收益的同时,“如果用得到,可以减轻负担;用不到,就当做慈善”的理念得到了全社会的响应,企业为员工参保、家庭共保已成主流。

    近6000家宁波企业为员工参保“天一甬宁保”,惠及员工超83万人;家人共保超91万份。宁波不少地区还将“天一甬宁保”的惠民性与政策机制相结合,鄞州、海曙两区先后推出了“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免费享受2023年度‘天一甬宁保’”的关爱活动。

    每一份善意都会成为传播春天的种子。至年末,“天一甬宁保”50岁以下参保比例提升至56%,接近四成的宁波医保参保人员将在明年获得衔接基本医保的补充保障,共担风雨、共享阳光,不仅筑牢了“天一甬宁保”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底座”,也推动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速融合。

    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结合,普惠服务和城市善意的呼应——这份惠民型保险所集结的力量,正推动着承载着人们健康生活愿望的大船,穿过未知的暗流,奋力划向彼岸。

    记者 王心怡 徐文燕/文

    周驰 刘波/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