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马拉松。记者 胡龙召 摄 |
|
北仑青年体育公园。通讯员供图 |
|
“奥运冠军之城”奖杯。 记者 胡龙召 摄 |
岁末回望宁波体育这一年,一座座奖杯盛满勇攀高峰的辛勤付出,一段段故事勾勒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接过沉甸甸的“奥运冠军之城”奖杯,宁波又多了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宁波代表团获得金牌386.75枚、奖牌792.75枚,总分8218.75分,以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的优异表现,交出一份高分答卷;萨马兰奇全球航海运动基金在甬揭牌,进一步推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理念…… 而向更上游回望十年,除了竞技体育摘取了一块又一块耀眼的奖牌,还有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公共服务提升、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如火如荼,以体育强市建设为目标的“全民体育”为城市不断增添健康活力、塑造“冠军”品质,惠及全市、悦享全民。 一座金杯 见证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宁波贡献 在运动场,“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精神的凝练,宁波健儿一直在追求超越,一直满怀期盼:何时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10年之前,那也是一个“奥运争光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有6名宁波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参赛,其中任灿灿获得银牌,李金子获得铜牌,实现了甬将在奥运赛场上奖牌成色的突破。 “金牌之问”,答案揭晓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石智勇“石破天惊”,一举夺得宁波奥运首金;浓墨重彩“爆发”于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杨倩从容射落两金,石智勇打破世界纪录夺冠,汪顺书写泳坛新的传奇,管晨辰在平衡木上艳冠群芳。“一城五金”,荣登全国地方城市奥运金牌榜首位,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贡献宁波力量,这是最生动的诠释。由此,中国奥委会授予宁波“奥运冠军之城”奖杯。 随后,在陕西全运会上,宁波选手又摘得20金、11银、11铜共42枚奖牌,成绩居全国所有城市第四、副省级城市第二、全省第一。“宁波体育出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我们不是运气好,而是大局观、思路宽、肯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宁波市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张霓说,宁波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得益于不断升级完善优秀项目梯队和运动员梯队。 至2021年,宁波市申报推荐国家级基地7所、创建省级基地13所,命名市级基地、训练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3所,构筑了坚实的四级训练网络。最近5年,宁波培养输送至省队的运动员有156人,目前在国家队训练的宁波运动员有31人,宁波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0个、亚洲冠军24个、全国冠军172个。 一部“条例” 为追求健康美好生活提供保障 为了让群众对于健身场地更加“触手可及”,从而将体育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早在2012年,《宁波市体育局直属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宁波市体育局直属单位创建“群众满意体育服务单位”实施办法》开始实施,而后,运动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等内容,屡屡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近年来,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宁波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推广“公园+体育”模式,结合公园绿地、街景小品建设,推进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园绿地应按项目占地面积不低于5%的要求配建体育设施。 在体育运动不断激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大正能量的背景下,《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应运而生,于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一部惠及民生的体育法规,旨在保障甬城市民更好地实践“健康是责任,健身是任务,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与每一位市民健身合法权益密切相关。 全民健身,重在参与。《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共七章四十七条,在设施规划与建设、设施维护与开放、活动组织与促进、服务与保障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相关要求,为宁波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为大家追求健康美好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激发城市活力,是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一串数字 彰显宁波体育发展 “冠军”品质 十年砥砺奋进,绘写壮美画卷,数字是最好的注脚,奖牌是最好的见证。近年来,市体育总会获评“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集体。 过去十年,全民健身潮涌。市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公园80个,总占地面积约230多万平方米;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2%,我市城乡居民体质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4.1%,处于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余人,积极开展“一人一技”、全民健身大讲堂等健身公益培训,每年组织全民健身系列活动4000余场,参与体育赛事和活动群众超过200万人次。 过去十年,体育共富梦燃。2012年,宁波市体育产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如今,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总数达到8个。据统计,2020年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680亿元,实现了“十三五”期间产业规模翻一番目标,占全省总量近四分之一;增加值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62%。 目前,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第十九届亚运会协办城市;中国皮划艇、赛艇协会总部和国家训练基地正式落户奉化,中国青少年帆船示范基地、中国内湖帆船产业实验基地落户东钱湖,萨马兰奇全球航海运动基金相继落户宁波,还有世界女排联赛等系列赛事活动,正助力宁波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此为指引,随着健康宁波、体育强市战略的深化落实,宁波体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 戴斌 通讯员 郑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