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慈湖中学的“线上自习室”。 |
 |
线上学习前一天,慈湖中学的冯老师给班上每位同学发了一瓶定制版可乐。 |
“要不是因为孩子上高三,马上面临高考首考,我又怎么会得‘幻阳症’呢?不是怕阳,也不是怕今天阳,若是躲不过,我只盼能在孩子顺利首考以后再阳!”朋友圈里,高三家长的心情让人感同身受。这段时间,高三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无不极力盼望着大家能够平稳度过这段时间。 如无变化,浙江省高考首考将于2023年1月6日-8日举行,除了语文和数学,高三的同学将参加英语和7选3科目的选考,即首次高考。在疫情高峰逐渐逼近的当下,这一届高三师生的状态如何呢? 绝大多数高三学生转线上学习 本周一开始,宁波二中高三年级转线上教学。“发热的老师和学生陆续增多,有的持续发烧到39℃以上。”宁波二中教务处副主任屠建波介绍,老师们只要不太严重的,都尽量正常线上教学,确实严重的,由其他老师代一下班,如果出现一门学科几位老师同时“中招”且症状较严重的情况,学校会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们自主复习。“中招”的学生,尽管内心很想复习,但屠老师建议,症状较严重的学生还是先养好身体更重要,否则,后面即使想要发力,如果身体状况跟不上,也很麻烦。 宁波三中线上教学开始得略早一点。因为学生中陆续检测出阳性,上周四,宁波三中的高三年级转为线上教学。本周一,除了阳性和密接人员外,其余师生正常返校,继续线下教学。但随后的核酸检测结果不容乐观,学生、老师均有阳性,线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本周三开始,再次开启线上模式。 类似的情况在各校先后发生。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高中都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年级段涵盖高一到高三,仅有少数高中还在坚持高三年级的线下教学,他们的办法是对高三师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尽量不与外界接触。 宁波三中高三年级组长、化学特级教师童怀多告诉记者,确诊和有症状的老师不少,但这段时间来,大家能坚持的都坚持正常线上教学,症状严重的老师会休息一两天,但也都会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阳性的同学症状轻重不一,轻症的主动按课表线上学习,严重一点的休息一阵以后,继续投入学习中。因为是高考前的总复习阶段,课上以讲评各类综合性试题为主。以童怀多自己的化学课为例,他会把试卷和答案发给大家,同学们做过以后,自己核对答案,老师做重点讲评,学生有不懂的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线上的教学安排与线下并无不同,课表都是平时的课表,但对于同学们来说,在家的学习氛围与在学校还是有所不同,老师和家长们尤其担心平时就不太自律的孩子。 童怀多还有一个身份,他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本周一核酸检测,他和女儿都出现了混管阳,幸好之后单管检测为阴性。目前,女儿在家上网课。作为一名高考生家长,童怀多也如大多数家长一样,对接下来一段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只希望考试前一切顺利。 不一样的高三,不一样的小感动 冯亮是慈湖中学的高三班主任,周二到周四,短短3天的线上时间,她却感受到了特殊时期特别的感动,与特别的教育生态。 这几天,陆续有几名同学上网课时向冯老师请假,但透过屏幕上的文字,她能感受到同学们的纠结和有点不好意思的状态。比如有同学说:“老师,我实在有点难受,请一会儿假,好受一点了再来。”也有同学问:“老师,我现在身体有点不舒服,第一节课可以休息一下吗?第二节课我会来上自习的。” 晚上,为了保持班级的学习氛围,冯老师倡议身体没问题的同学一起进入腾讯会议室,开启晚自习模式。当一个个头像亮起来的时候,冯老师内心五味杂陈,更多的还是对同学们高考前学习状态的感动。 冯老师还与记者分享了这几天班上同学的几个故事,这些都是疫情当下真实的写照。 有一名家住北仑的男生,此前的北仑两轮疫情下,他曾被关在家里一次,也因为回不去周末借住在同学家里。这一次,班上另一名男生因为家长阳性不方便回家,这名同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去他家生活、学习。不幸的是,没两天,两人以及家人都出现了症状。“后来,北仑男生的妈妈跟我联系,说会照顾好两个孩子的,听上去状态轻松,没有一点抱怨,这让我觉得我们班级真是一个非常友爱的班级。” 令冯老师感动的,还有班上的劳动委员。前天晚上的晚自修,他向冯老师请假,原因是要陪出现症状的母亲去医院看病、测核酸。因为父亲在工作,母亲有基础疾病,已经高三的儿子放心不下母亲,承担起了男子汉的责任。后来,母亲确诊阳性,进行了治疗,儿子也出现了一定的症状,但是一家人的关系特别温暖。 “这一届学生真的不容易,老师也不容易,但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现在这样还是挺温暖、挺励志的。”冯老师说。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