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史国建通报了近期我市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总体情况。 据介绍,按照“保健康、防重症”的要求,近期我市积极开展了医疗救治能力准备。第一步就是扩容了发热门诊救治资源。目前,全市54家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14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发热诊室,发热诊间从原来的275间增加到953间,增加了3倍多。各发热门诊(诊室)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我市完善了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根据分级分类收治原则,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一般居家治疗;普通型、重症和危重症以及有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根据病情收治到定点医院或亚定点医院。目前全市依托当地第一人民医院或中医院设置定点医院10家,同时根据国家、省关于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定点医院的要求,全市设置亚定点医院16家,目前各定点医院床位数、亚定点床位数能满足患者的收治需求。 据了解,我市还依托医联体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依托我市现有的市级医院同县级医院间托管结对关系和各县域医共体,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机制,将分级诊疗服务对象扩展至新冠肺炎患者。发挥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的支撑作用,为医联体内的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派出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驻点出诊、指导。 此外,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向群众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通过以多点执业方式注册到宁波云医院平台的方式,并通过云医院互联网医院向群众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目前全市注册在宁波云医院平台上的互联网医院近一周共服务44200人次,环比增加3倍。 为提升新冠救治能力,我市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了分层分类培训。一是派出市级定点医院6名医护骨干组成团队,完成省级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培训;二是全市举办新冠肺炎防控全员专项线上培训,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培训全覆盖,一线医务人员培训率100%;三是对县级定点医院医护骨干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提高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四是根据省卫健委统一安排,采取“线上理论培训+现场实践轮训”的方式,完成全市重症救治医务人员培训。 史国建提醒,近期我市各医院病患集中,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倡导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前往医疗机构”,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心态。 记者 孙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