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健康,人类一直在努力

——读《戏很多的医学史》有感

清 宸

    近几年来,新冠疫情使得从前对医学类书籍并不怎么关注的笔者也开始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些相关作品了。这本书名带点谐趣味道的《戏很多的医学史》,行文流畅,语言简明,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世界医学的漫长历史进程,是一本读来令人兴味盎然的优秀科普读物。

    医学的发展从来就和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正是通过无数医学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不懈努力,才使当下的我们患病率降低,病痛感减弱,治疗期缩短……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对于疾病和医学的认知依然非常有限,我们至今依然处于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阶段。

    不论中外,早期都是“巫医不分家”的。公元前460年,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的出现,使得医学从神鬼之说中分立了出来。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次年,雅典流行大瘟疫。此时,希波克拉底正好从马其顿赶回雅典。他发现别人都深受瘟疫困扰,唯有铁匠们没有得病,于是判断瘟疫怕火,就在雅典城内燃起火堆。果然,疫情渐渐退去。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在公元前2世纪时,希波克拉底确实获得了“医学之父”的称号。他留下了很多原始朴素的医学理论,如著名的“四体液说”。该学说后来得到医学大家亚斯·盖伦的继承。亚斯·盖伦为角斗士的当过医生,因其医术超群,又成为了执政官的家庭医生。盖伦认为,要恢复体液平衡,就得放血。此观点在今天看来,毫无科学根据,甚为无稽,但时人却深信不疑。据说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极可能就是由于被一批批医生们实施过度的“放血疗法”,才导致休克死亡的。

    中世纪时,识字的人尚且寥寥,就更不用说熟谙医术的专业人士了。那么人们得了病后怎么办呢?常见方法,说起来很是可笑:从《圣经》上剪下一段经文,用羊皮纸按住,磨碎后,融在酒里喝下。当然也有病人会去教会开的医院“看病”,但那里给你更多的其实是关怀和安慰。在医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占据着医疗学统治地位的就是笔者在上文中提过的“放血疗法”。此外,彼时正经医生不屑于动刀,他们将动刀的活儿交给了理发师。可能现在很多年轻“托尼”并不知道,理发店门口红、白、蓝的三色筒灯最早乃是外科医生的标志。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将外科手术提升到一个档次的人是法国医学家巴累。这位“近代外科学之父”便是理发师出身,后来随军当了医生。巴累深切感到,用沸油、烙铁去愈合病人的创口,实在太过残忍。可他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伤员失血而亡,于是开始用针线缝合血管,效果还不错——医学史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前进的每一步,哪怕是一小步,都非常艰难。

    现在做一台外科手术,是司空见惯了。而在那个还没有麻醉剂的年代,为了减少病人在手术中的痛苦,手术既要有质量要求,也要有速度要求。当时一位名叫切塞尔顿的医生因能在两分钟内顺利完成膀胱取石手术而名声大振。另一位叫作李斯顿的医生的操作就恐怖到只剩下速度了:他能用两分半钟切掉了病人的一条腿,顺带不小心切掉助手的手指,后来这位病人和助手皆因伤口感染而死。还有一位在现场观摩的医生则被李斯顿的飞刀扎中,活活吓死。可悲的是,在世界医学史上,这样叫人瞠目结舌之事的发生绝非个案……

    《戏很多的医学史》兼具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笔者读后,感慨良多,其一:明白了医学界前辈们是以怎样筚路蓝缕的精神在这条道路上执着探索着,这里面自然有不少流芳千古的医学名流,但更多的是湮没于历史尘埃中寂寂无名、默默耕耘的医学工作者。其二:医者必须有仁心。“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生虽然说到底也是凡人、常人,却需要有一种悲悯情怀。否则,哪怕医术再高明,也无法从事这一职业。其三:医学发展史上真实发生过许许多多在今天看来极为愚蠢、荒诞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人类在和疾病抗衡时留下的求索,我们不能将它们遗忘。人类的生存史就是医学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和各种疾病进行持续且不屈斗争的历史。人,真的脆弱如芦苇,也顽强若磐石。明白了这点,才能体会到:对社会而言,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崇高;对个人而言,健康地生活着,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戏很多的医学史》 北京联合出版社2022年4月版)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