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设银行协助制止了一起不法贷款中介诱导贷款的发生。市民王先生近期来到网点咨询经营贷业务,自称接到了某中介公司电话,向其推介房贷转经营贷业务,宣称经营贷利息远远低于房贷利率,还能向其提供资金先行结清房子贷款,协助其到银行办理经营贷归还过桥资金。 为防止广大市民上当受骗,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提醒,认清转贷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风险一 违规操作,隐患无穷。 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贷款人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贷款人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风险二 垫付“资金”,隐藏息费。 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贷款人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诱导贷款人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贷款人“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 风险三 “转贷”操作,泄露信息。 贷款人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时,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中介获取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宁波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要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转发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建甬宣 杜嘉明 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