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疫情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个人信息上把“安全锁”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在充分享受各种便利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被盗用等风险。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事例并不少见,特别是诸如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精准诈骗等,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您好,您可在我机构申办一笔498000元备用金,三年期随时取还,仅需身份证和银行卡号即可申请,如有需要及时回复。”市民李小姐最近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她添加了贷款机构客服微信后,客服要求她提供身份证扫描件、银行卡扫描件和手机验证码。李小姐按照要求提供了信息后,不仅没有收到贷款,自己银行卡里的余额也不翼而飞了。李小姐这才意识到自己泄露了个人信息,遭遇了电信诈骗。

    平安银行宁波分行提醒您,保护个人信息,给您的个人信息上把“安全锁”。

    一是要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手机等信息载体,在网络注册、实名验证时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支付账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个人私密信息。线下的赠品、线上的红包都可能是窃取个人信息的陷阱,提供个人信息要谨慎,切勿因小失大。

    二是尽量通过官方渠道下载手机APP,避免使用第三方下载渠道,并留意关于个人信息的授权申请,涉及通讯录、定位之类敏感个人信息的权限,遵循非必要不同意的原则。

    三是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好习惯,对重要账号(如常用邮箱、网上支付、聊天账号等)必须设置单独密码,绝不一码多用,且密码要设置为数字加字母等较为复杂的组合。

    四是不随意连接不明、免费WIFI,不点击短信中非HTTP开头的不明链接或扫描未知二维码,不轻易相信电话、短信、QQ中所谓的“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

    宁波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手机短信及电子邮件;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业务,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郑荻 秦琳 赵振炜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