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近期,郑先生资金出现缺口,决定通过贷款周转一下,随即,便在网络上查询相关信息,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不久,郑先生就收到了自称某贷款机构的电话,对方称借钱方式简单,只需下载平台软件,并填写相关信息就可贷款。因看过不少诈骗案例,郑先生起初还抱有戒备心,但经过对方一番耐心介绍和“温馨提示”后,郑先生还是彻底放下了警惕,于软件内上传了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账号等诸多个人信息,平台告知郑先生将对其贷款资质进行审核。几天后,郑先生发现自己账户被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转走2万余元,郑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类机构要求填报个人信息,其中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号等,此类个人信息往往是银行交易出入账的“关卡”!当这些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时,银行账户便不再安全。所以,工行在此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相信任何索要账号、密码的行为,不轻易向他人或机构透露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信息;

    二、密码应尽量设置复杂,尽可能不使用生日、姓名、电话等容易被猜到的内容做密码;

    三、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用;

    四、不随意丢弃取款凭条、快递签单、对账单等,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五、警惕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遇到要求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等信息的,应予以拒绝。

    六、身份证件丢失,要及时到公安部门挂失,如有需要可通过媒体或网络进行申明。

    宁波银保监局提醒,金融消费者需要贷款时,请务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或渠道进行办理,切勿因贪图“方便”等原因在网上随意留存个人信息。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王俊杰 高丽莉 郑波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