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风湿免疫科丁健主任(一排中)与团队合影。 |
他是一名风湿免疫科医生,组建了宁波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并任主委;他拓宽免疫性疾病诊疗范围,跨学科、跨领域将触角延伸至妊娠免疫,成了风湿免疫领域的“送子观音”;由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牵连着多个脏器,他和团队成了医院疑难杂症诊治的“担当”;注重临床突破,他所在科室于省内率先开展针式关节镜、内科操作外科化……他就是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风湿免疫科丁健主任。 女子四次试管失败后 终于生下健康宝宝 身为一名风湿免疫科医生,丁健却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送子观音”。 在中国,每10个家庭中就有1个遭遇复发性流产和不孕的困扰,而这当中50%-60%反复妊娠失败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 一般而言,妇产科医生对免疫性疾病并不擅长;普通风湿免疫科医生对于怀孕的风湿病人,通常只是治疗上的调整用药,对剩余问题不会过多干预。处于这个“三不管地带”,丁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8年9月中秋节,李惠利医院开设全市首个免疫不孕特色门诊,开展孕前免疫咨询、孕期免疫监测、辅助妊娠等诊疗内容。 就在几天前,丁健创建的“惠利好孕妈妈群”里收到一张新生儿的照片。发照片的,是又一位来报喜的妈妈张女士。 张女士今年45岁,第一个孩子几年前意外去世。伤心欲绝的夫妻俩希望再生一个,填补心中的遗憾。起初,成功自然受孕,可胎龄还不到8周就生化了。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两人尝试了试管婴儿,4次都以失败告终。毕竟这个年纪想要再生育,是医学难题。 夫妻俩在网上查找信息时看到李惠利医院的免疫不孕门诊,立即挂了号。丁健为张女士进行了全面检查,最终查明凝血功能、抗核抗体等多项免疫凝血指标异常,且子宫动脉阻力高,造成了受孕失败。 于是,丁健团队与产科组建多学科诊治组,为其进行充分的孕前免疫评估,开展免疫调节及抗凝治疗。终于,张女士在今年初的一次试管后成功受孕。不过,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整个孕期的管理、胎儿的生长发育乃至瓜熟蒂落都是风险重重。专家团队根据国际指南严格把控用药指征,让张女士一家如愿获得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联合领域“先行者” 提升本土诊治水平 张女士的经历只是丁健团队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片段。据统计,免疫不孕特色门诊开设4年以来,显著提高了宁波及周边地区对于免疫相关妊娠的诊治水平。同时团队积极研究反复不良妊娠中免疫因素可能的作用机制,采取个体化治疗,大大提高妊娠保胎成功率,目前已成功帮助近200名妈妈产下健康宝宝。 “要为这些家庭一路保驾护航。”于是,丁健团队联合医院儿科施红波主任、儿保科陈盛主任建立“惠利宝宝群”,方便妈妈们随时线上问诊,同时也方便专家团队为宝宝今后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技术的发展始于临床,也需要和前沿学术相呼应。关于免疫性不良妊娠,刘湘源教授是国内最先关注这一领域并开展研究的“先行者”‘,丁健多次邀请他前来授课。国内各类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他们也密切关注并及时学习。 步子越迈越大。2021年4月,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免疫相关生殖与妊娠学组成立,丁健当选组长,该团队张瑾主任医师当选学组副组长,俞秋霞主治医师为学组秘书。这标志着李惠利医院在免疫相关生殖与妊娠的领域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起到区域引领的作用。此外团队周丽主任医师当选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同时,丁健也是中国风湿免疫病相关生殖与妊娠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免疫相关妊娠与生殖工作。 跨领域、跨学科 成为疑难杂症诊治的“担当” 成为一名医生,是丁健从小到大不曾动摇的念头。他的父母都是医护人员,虽然从来没有刻意对他进行过说教,却通过言传身教做出了榜样。 1994年,丁健从部队转业到李惠利医院,进修后组建了风湿免疫科。由于当时的检查手段、药物少,导致医生、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很有限。如今,风湿病的诊疗范畴越来越广。风湿免疫类疾病可涉及人身体每个脏器,遇到各种奇病、怪病的几率很大。因此,丁健团队也成了医院疑难杂症诊治的“担当”。 一年多来,53岁的老林“怪病”缠身,在各家医院各个诊室间来回跑。每天早上起床时,他就像武侠片里被人点了穴一样动弹不得,还伴有全身痛。他先后看了骨科、疼痛科,还因为血沉指标偏高被怀疑是肿瘤引发而转到了肿瘤科,各种治疗就是不见效。忧心忡忡的他食不知味,人也日渐消瘦,又被家人送到了消化内科,还是无法明确病因。 于是,丁健被邀请前往会诊,“谜底”终于被揭开,老林被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表现为颈部、肩部及髋部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对症施治后,病情完全得到缓解。 “风湿免疫疾病的领域非常广,跨领域、跨学科,这要求我们掌握从内科到外科的医学知识。”在丁健看来,医学就像个黑洞,还有诸多待探索的领域。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劲头,每天学习四五个小时。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在风湿免疫界越扎越稳。 受其影响 团队个个都是多面手 一个人影响一支队伍。身为团队的领头人,丁健将队伍逐渐壮大。从一名医生发展至现在的13名;从没有病区向别的科室借床位到现在的22张床位,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大楼将拥有专门的病区…… 对于团队成员,丁健要求每个人都能成为多面手。为了更加精准地掌握病情,查房时专门配有B超,这意味着每位医生都要掌握超声科医生的技能。 虽是传统的内科医生,丁健团队的刘伟丽、陈阿琼、刘娟、潘阿肖、俞秋霞等多人还能像外科医生一样,为患者进行针式关节镜操作,缓解病痛。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一般都会采用保守治疗。40岁的公交车司机老汪就是其中一位,由于右脚常年需要踩刹车、油门,导致这只脚久治不愈,经常发肿,医生建议他换工作。 于是,他来到李惠利医院就诊,经过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这得益于陈阿琼等医生在全省率先开展针刀镜,通过关节镜手术将沉积在关节的尿酸盐结晶冲洗干净,半小时就完成手术,只留下0.5厘米的创面。同样,在超声引导下的正中神经阻滞术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去福音。 在不久的未来,李惠利医院将成立风湿免疫骨关节病中心,方便骨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的病人就诊。丁健希望联合各个团队,将最新的技术尽快进行推广,解决更多患者及其家庭之忧。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