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警周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阵地

打造在甬务工人员 部地帮扶 “宁波样板”

宁波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组织在甬务工人员开展“甬黔心连心”活动。资料图片
黔西南州普安县在甬务工人员为宁波公安送来锦旗。

    “你们又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过来!这些年,你们帮我太多!”近期,黔西南普安县在余姚工作的李再,再次给余姚市公安局朗霞派出所副所长吴坚刚打来电话。这次是致谢。

    宁波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公安部党委和部定点帮扶办关于持续助力黔西南州的决策部署,拓展和延伸助力公安部定点帮扶工作,在宁波开辟帮扶第二阵地。

    “我们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聚焦在甬务工人员群体,为普安、兴仁籍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支撑和保障,帮助解决一批就业、入学、生活等实际困难。”据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公安机关已完成对普安县、兴仁市籍在甬务工人员的全面排摸,共计上门排查3874户,排查在甬及关系人11758名,其中在甬人员6710名。组建“甬黔警相连”辖区警民联络微信群181个,已有3610名在甬务工人员入群,入群率达到53.8%。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帮扶“聚合力”

    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宁波市公安局紧跟形势变化,在巩固拓展部地帮扶成果基础上,全面做好在甬务工人员帮扶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仁市籍在甬务工人员帮扶实施方案》,梳理细化排摸建档、警民联系、定期走访、就业就学、结对助困、“微心愿”圆梦等6项重点帮扶举措,一并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链。

    今年8月底,首南派出所通过辖区在甬黔西南人员帮扶对象摸排的过程中得知陈女士因长时间未正常缴纳社保,以至于小女儿眼看着到了上学的年纪却没有上学资格一事。派出所第一时间与首南街道教辅室及其两所意向学校进行了沟通、协调。

    “我们先后3次向首南第一小学、姜山实验小学进行沟通,然后根据教育局相关政策,在确认陈女士在开学前缴纳社保手续满6个月后便可符合首南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泰安校区入学条件后,当即就将情况告诉了陈女士。”怕耽误孩子上学,民警经办此事尤为仔细,“比自己家孩子上学操心多了。”

    在民警的沟通协调下,陈女士补缴满6个月社保,孩子顺利取得了入学资格。已经做好准备让孩子回老家上学的她,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一度语塞,鞠躬致谢。

    今年以来,为了让来自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仁市籍适龄儿童不失学,宁波公安没少下功夫。“先是建立了《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仁市籍在甬人员帮扶工作清单》,根据清单内容,逐一帮助,其中就包括适龄儿童需要上学的部分。然后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给予重点帮助。”宁波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建档有就业需求的在甬人员57名,有入学需求的在甬人员子女26名,特别困难家庭138户。

    紧盯重点民忧,织密基层“服务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宁波市公安局为破解帮扶群体量大、面广、人散的难题,有效感知、收集民情民意,以辖区为单位构建警民联系帮扶体系,全市公安机关组建由派出所负责人、社区民警、辖区在甬务工人员组成的“甬黔警相连”警民微信联络群、公布警民联络渠道等措施,努力实现服务“零距离”。

    据宁波市公安局帮扶工作负责人介绍,他们每月组织辖区民、辅警到在甬务工人员住处进行联系走访,了解生活、工作等动态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在帮扶过程中,记者看到宁波公安机关始终深入一线和基层疏解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仁市籍在甬务工人员的问题,织密基层“服务网”。

    “以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数据为蓝本,开展在甬务工人员的底数排摸,采取全覆盖、地毯式普查形式上门走访。”宁波公安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完成在甬人员学历特长、家庭成员、收入状况等基本信息,逐人逐户做好登记建档,为后续精准帮扶打好基础。

    今年上半年东吴派出所民警周易在开展在甬黔西南人员帮扶对象走访过程中得知,暂住鄞州区东吴镇的普安籍朱女士身患多种疾病,常年挂着体外尿袋,仅依靠丈夫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他召集多部门进行多次会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帮扶工作措施。

    截至目前,宁波公安以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数据为蓝本,开展在甬务工人员的底数排摸,采取全覆盖、地毯式普查形式上门走访,全面深度掌握人员学历特长、家庭成员、收入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需求困难,逐人逐户做好登记建档,走访排摸率达到100%。

    拓展帮扶载体

    搭建甬黔“爱心桥”

    “多亏了民警帮助,才让我顺利找到工作,不然我现在生活也没有着落了。”贵州普安籍务工人员小杨听说宁波就业机会多,结果来到宁波,一时找不到工作,心里慌得很,幸亏遇到暖心民警帮忙。

    宁波公安通过结对助困、微心愿和拓展帮扶载体的方式,搭建甬黔“爱心桥”。小杨就是通过这座“爱心桥”,找到了用工单位的信息,找到了工作。

    今年来,为了确保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仁市籍在甬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宁波公安制定了“精准施策解民困,盘活帮扶‘一盘棋’”政策,为务工人员做好定向就业帮扶。

    市公安局相关民警告诉记者,“今年3月,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安荣誉会员单位及属地辖区企业,定向推出优质用工岗位140余个,并通过‘点对点’联系、微信群推送等形式发布招工信息,除已返乡、自行务工的人员外,共介绍32名务工人员顺利入职,帮助落实就业需求。”

    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宁波市公安局在全面掌握在甬务工困难家庭底数的基础上,开展“微心愿”圆梦活动,依托“甬黔共富微心愿”小程序,拓展“爱心超市”面向在甬困难务工人员群体,通过征集、认领心愿并帮助圆梦和向民警辅警征集闲置物品、协调市总工会物资捐赠等方式,为其购置书包、文具、衣物、电饭煲等必需品,真正将温暖送到在甬务工人员的心坎上。

    记者 邹鑫 通讯员 郑蒙永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