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市二院急诊科门前经常停了好几辆救护车。 |
 |
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在紧张工作。 |
全力保障新冠患者救治 急诊科床位、ICU床位翻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床从56张增加到186张,快速扩容增强新冠救治能力,疏通堵点,实现“应收尽收”;强化全院救治资源统筹力度,推进跨科收治,确保“应治尽治”;医护人员带病咬牙坚守岗位,只为做到“保健康、防重症、遏病亡”……面对近期新冠患者救治高峰和医护人员感染高峰叠加的困难,宁波市第二医院迎难而上、统筹推进,全力保障患者救治,体现了公立医院的使命和担当。 1 紧急扩容救治空间 实现“应收尽收” 急诊扩容、ICU扩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扩容……最近大半个月,为了全力救治激增的新冠患者,“扩容”是医院管理群里出现最频繁的关键词。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医院就着手合并住院病区,腾出床位,将医护、设备等医疗资源向急诊、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综合病区等重点承压区域集中。 “我们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数量从2022年12月21日之后开始回落。而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急诊数量逐步上升,达到每天1000多人次,比往常增了三倍。”宁波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郑祺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医院急诊门口运送患者的救护车有7辆车首尾相连。为此,医院把急诊抢救室床位从31张增加到61张,把急诊科周边部分公共空间扩容成抢救留观病房。此外,急诊诊室从之前的2间增加到4间,诊位扩增到8个,急诊科主任主动让出办公室改造成临时诊室。院领导及医务科驻点急诊科,及时消除堵点,调配医疗资源,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急诊工作效率,实现患者快速分流、“应收尽收”。 近日,宁波市第二医院又一个ICU病区启用,这个有着60多张床位的全新重症病区由普通病房迅速改造而来,这使得医院的ICU床位数量较以往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154张,有效应对了近期猛增的新冠重型患者的救治需求。 “为了提高ICU床位的周转效率,我们增设了亚ICU病区,把那些在ICU救治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又不能马上转到普通病房的患者转到亚ICU病房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郑祺介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床位也紧急扩容,从原本的56张增加到186张。此外,医院整合全院资源,各病区不分内外科,出院床位由医院统筹调度,优先满足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确保院内高效有序分级分流诊治。 统筹全院医护设备资源 实现“应治尽治” 在扩容救治硬件条件的同时,医院也将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推进内外科混合编组、跨科收治,由组织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重新梳理,全院一盘棋,合理调配医护资源。“我们不断在院内各个学习平台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新冠诊疗、重症患者救治、俯卧位通气、中医药治疗、出入院标准等内容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全院各病区新冠患者诊疗服务同质化。”郑祺介绍,医院成立了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ICU、急性感染科、感染内科等多学科新冠感染诊疗专家组和督察组,进行新冠相关患者诊疗全流程的质控,加强院内每日急危重症会诊及巡诊,保障新冠患者“应治尽治”。 此外,医院实现了对全院设备、耗材、药品等物资的精细化管理,统一调配,每日清算,明底细;排摸全院医护人员掌握呼吸机使用技术的人员数量,随时可增援新冠重型救治。像医院麻醉科医生掌握了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技能,经过培训后增援重型救治病房,使得救治人力得以加强。 医院放射科面对比平时翻三番的检查量,加派人手,延长工作时间,检查量最大时共有11台CT同时运转。医院中医科发挥中医药特色,推出连花清瘟加减方、中医新冠康复门诊,助力新冠患者诊治。此外,医院康复科也提早介入,进病区指导新冠患者康复。胸外科等外科主动请缨,腾出床位,发挥所长,承担新冠患者救治工作。 在全力保证新冠患者救治的同时,市二院还全力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1月3日,一位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当时患者撕裂样背痛,且出现了左上肢活动障碍,嘴角歪斜,伴恶心呕吐,可能累及脑部血供。患者生命岌岌可危,市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杨文宇主任紧急开展手术,手术从7:00持续到了17:00,手术后转入ICU继续治疗,终于为患者排除隐患。 1月4日,一位56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从慈溪紧急转运到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患者自诉已转诊3家医院,但都是一床难求。患者发热,腹痛剧烈,呼吸费力,没有小便2天了,血淀粉酶指标远超正常值,情况十分危急。该患者入院后,医院多学科立即行动,争分夺秒地救治,经过降钾、补液、高流量吸氧、床旁CRRT等治疗,患者转危为安。 事实上,除了新冠患者数量明显增多,部分其他专科患者数量也并未减少,不少患者感染新冠后,导致其他基础性疾病恶化,这使得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等科室的患者反而有所增加,如市二院心内科近期收治了30余名平均年龄接近90岁的患者,压力不小,但均得到了及时有效诊治。 推出多种举措关爱医护人员 发着烧、咳嗽着上岗,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市二院医护人员工作的日常。“上周我自己高烧到发热门诊去抽血,发现给我抽血的工作人员的手指是滚烫的,即使她带着手套,我的手臂也能感受到热度。一问才知道,她当时也发着高烧。”郑祺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各科室都面临减员严重的困扰,但医护人员的硬核担当让人感动又心疼,大家都咬牙坚持着,顶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接诊高峰。 据了解,在发热病人激增时期,很多医护人员也发烧了,为缓解部分医护人员带病上岗且无退烧药的燃眉之急,宁波市第二医院党委紧急筹措退烧药,并分派到各个网格,员工可按需到所在网格的负责人处领用退烧药;医院还设立职工发热门诊就诊通道,对需要退热治疗的职工开辟方便门诊,保障员工所需,有效避免了减员。与此同时,医院工会为每位员工发放“职工关爱包”。除此之外,医院还为发热门诊、急诊、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重点救治单元提供送餐服务。 不少医护人员处在“阳康”阶段,带着咳嗽上岗的不占少数。医院中医科负责人朱俊岭主任中医师配置了中医止咳方:柴桂清瘟败毒方,中药房熬制后,将中药汤剂发放给所有仍有咳嗽症状的医护人员,先后发放2批次共计6300多人次,受到大家的点赞好评。不少医护人员表示,喝了当天咳嗽就有明显好转。更重要的是,医院的这份关爱让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纷纷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谢瑜硕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