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1月15日 星期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则神奇而又特别亲切的故事

顾常平

    儿时,就曾听过《田螺姑娘》的故事。那时,在村边的河里摸到田螺,我有时就会痴痴地想:是不是就藏着田螺姑娘?

    这几天,读《搜神后记》。《搜神后记》的作者标注为东晋的陶渊明,但根据其内容,有人认为有后人伪托的可能。读到卷五,发现了谢端与素女的故事。那故事,可不就是我儿时听过的《田螺姑娘》?

    田螺姑娘的故事最早记在福建侯官的名下,但宁波也有相应的传说。前几年,我在东钱湖游玩时,曾看到过取材于田螺姑娘传说的一个景点,景里的每一道具:灶头、镬铲、水缸……都像我家里见过的一样。

    看看《搜神后记》中的记述。故事中的男主角谢端,孤儿出身,为好心的邻人养大。十七八岁时,谢端从邻家搬出来独住,仍起早摸黑,躬耕力作。至此,除了孤苦、勤劳,谢端也没表现出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

    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了一枚田螺——一枚大得如“三升壶”般的田螺,也就有几分好奇,把它养在了水缸里。

    想不到,他竟因此有了一个好媳妇,一个天下男子都羡慕的好媳妇。这媳妇有三种极难得的好。

    首先,是不需要什么婚房。

    要娶媳妇,房子历来最重要。没有房子,叫姑娘怎么安心与你过日子?

    但田螺姑娘就不一样了,她只需要一口水缸,即一口“瓮”就够了。这婚就结得多轻松。

    其次,是她的贤惠。

    那媳妇只是默默地为谢端做饭作菜,作毕即隐身螺壳藏于水缸,只讲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如果不是谢端发现了她的秘密,这个“天汉中白水素女”,愿意为谢端“守舍炊烹”十年,待谢端“居富得妇,自当还去”。

    最后,当然还有她的神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定律在田螺姑娘身上竟然失灵了。没有米,没有菜,田螺姑娘照样能变出好菜好饭来。只这一点,就能让一直觉得肚子空落落的老百姓产生多少美好的幻想来。记起了汉乐府民歌里的一个男人。他见家里盎中无斗米储存,一怒之下就拔出剑来想跑出东门去造反。他的老婆死拉着他的衣服不让走:“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意思是千万不要去造反呐,我只要有一口粥喝就行!那媳妇真是贤惠到家了。但与田螺姑娘相较,她到底作不出无米之炊。否则,她丈夫还用去造反吗?

    但这样的媳妇终究是有神秘的成分在,于人间难得一见。于是,谢端就趁一个大早,假装耕田去,却躲在篱外窥视家中。果然,见一少女从甕中出,至灶下燃火。

    于是,真相就这样大白了。

    谢端不知,世间有多少事是不能真相大白的。真相一大白,事情就结束了。田螺姑娘就只能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无声息地走了。

    这样的结尾自然比牛郎织女要悲得多。牛郎织女每年的七夕总还能相会一次,而他们却永远天各一方了。

    这个已经流传1500多年的故事,让无数的人产生过许多美好的遐想。但对故事那样的结局,人们心有不甘,于是,谢端与素女的结局就有了另一个版本:经过种种的曲折,他们后来有了一个白胖小子。那白胖的小子与村里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两样,他也要跟别的小孩子玩耍、吵闹的,别的小孩子就这样来“羞辱”他:“笃、笃、笃,倷阿姆田螺壳;叮、叮、叮,倷阿姆田螺精……”这样的吵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让人感到特别的亲切。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