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患者的作品。 |
用彩纸制作的花束,色彩艳丽、形态逼真;用报纸制作的帆船,小屋,构思精巧、工艺精细……在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大厅一角,有一个常年开设的手工作品展,玻璃橱窗内展示的几十件作品都由医院康复患者制作。艺术能疗愈心灵,每一片花瓣背后都有一个亟待修复的心灵。医院方面表示,布置这个展览主要是希望社会各界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消除偏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每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这个名为“编织希望”的作品展就设在宁波市康宁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在这个见证了众多患者喜怒哀乐的地方,患者和家属总是行色匆匆,偶有人会驻足观望。但只要你仔细观看了这个展览,就会感受到希望。 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曾患某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这些作品是患者们在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时跟着医护人员制作的。不少展出作品的旁边配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记者试着扫了几个,发现背后的故事很暖。 有一盆小雏菊,是很多患者一起制作的,大家把制作时的心得也写了下来。患者乐女士说:“做这些手工的时候,我耳边的声音都没有了,我希望我做的这些东西能被家人看到,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真的很想家。”患者王女士说:“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做花的技能,现在我的心能平静下来了,我也不焦虑了。”患者葛女士说:“在这里学手工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我很喜欢。”一盆盆雏菊制作完成的时候,医护人员感慨,大家把春天搬进了康复治疗室。 医院的康复科门口还有一棵硕大的“樱花树”,这是医护人员带领几十位患者历时6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的。这棵“樱花树”的树干,来自于医院院子里枯死的一颗桂花树,由于看到枯树即将被砍掉十分可惜,医护人员带着患者把枯死的桂花树搬进了康复科。然后大家一起开始了枯树的复活计划:把粉红的彩纸,做成樱花的花瓣,再制作成一朵朵逼真的樱花,最后把它们固定到枯死的树枝上。就这样,一棵有着上千朵灿烂樱花的大树“重生”了。看着通过自己的双手,复活一棵枯萎的树,患者们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通过手工制作疗愈心灵 “从两年前开始,医院就定期带领住院患者参加手工艺术治疗课程,带着大家从最简单的纸花制作到编织等。”宁波市康宁医院康复科的诸建军告诉记者,手工艺术治疗的目的是希望患者通过手工活动缓解精神症状,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防止精神衰退,更好地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患者不再一直关注疾病或症状本身,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达到疗愈心灵的目的。 带患者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宁波市康宁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护师郑红云就是这些患者的指导老师。“我自己本身也比较喜欢做这些手工,在我女儿上学的时候经常陪她一起做手工,我们都喜欢做手工。后来我们还专门学习过插花以及一些衍纸作品的制作。”郑红云说,很多患者在刚接触这些手工制作的时候并不喜欢,有的不愿意做,磨蹭着不愿动手,但时间长了,很多患者都爱上了手工,在其中寻找到了乐趣。 有一位女患者在医院反复住院,已经有十几年了。跟着康复老师她自己独立做了一盆梅花,在家人探望的时候送给父亲当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家属反馈说,老父亲非常喜欢这份礼物,经常拿出来看,逢人就说自己的女儿在医院里越来越好了。有了老父亲的鼓励,女儿的状态越来越好,做手工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随着患者们制作的作品越来越好,不少医护人员也觉得惊艳,遇上心仪的作品,还有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想带回家。这时医院会向他们收取一定的材料费,然后把这些费用捐给医院的慈善基金——“同义基金”,用于对贫困患者的救助。“现在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已经筹集到了1000多元善款。”诸建军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被别人看中,这对患者本身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记者 孙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