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春芬 |
|
何春芬策划的文艺节目 |
直到现在,海曙区石碶街道车何渡村的村民何春芬还在为节前没能办成“车何渡村春节晚会”而遗憾。“当时很多村民都来问我今年村晚办不办,我还很有把握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没想到因为当时很多演员才刚‘阳康’,身体条件还不允许上场表演。” 54岁的何春芬是车何渡村的文化能人,2014年,她以一己之力策划、导演、编排了村里的第一届村晚,甚至还自导自演了多个节目,撰写了主持词。村晚举办时,不但有其他村的村民自发参与,还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 在她的影响下 大家参与表演的 积极性非常高 何春芬喜欢文艺,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是部队文艺兵退役的,所以能容忍我为了文艺创作给企业带来了损失。要在其他企业,我早就被开除十遍八遍了。” 2005年,广场舞开始盛行。当时车何渡村还没有广场舞队,爱好舞蹈的何春芬马上组织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跳广场舞健身。一开始大家都不会跳,何春芬就自己在电脑上自学,学会后再来教其他伙伴。后来,跳广场舞不过瘾,听说村里需要组建舞蹈队出去比赛,何春芬又带着大家一起排练舞蹈节目。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舞蹈在街道得了名次,她又和伙伴们学唱戏剧,加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在她的影响下,车何渡村的文艺队员增加到了100多人,这些队员中,既有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大家参与表演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每当有演出时,何春芬都会尽力协调安排,确保能让更多的人上台进行演出,圆他们的“演员梦”。 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何春芬根据大家的反映,增加多样化表演的形式,不光有舞蹈、歌曲,还有小品、音乐快板等,她把平时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改编成作品,贴近村民实际生活,更受大家的欢迎。 后来何春芬还将队伍带到周边其他市区,参加各类联欢晚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来打造更好的团队。 在她的鼓动下 家里有7个亲属参加了首届村晚 2014年,村里决定在2015年春节前举办首届村晚,何春芬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总负责人。为此,她提前两个月着手准备,为晚会的节目选人、编舞、排练。 那段时间,每晚从6点到9点,村民总能在排练室看到何春芬忙碌的身影。车何渡村党委书记何建峰向记者“曝光”:何春芬不但将全部业余时间投入到节目排练,还经常偷偷从父亲企业的质检岗位上“翘班”,有好几次因此出了质量问题,使企业蒙受了不少损失。但她父亲不但没有责怪她,而且还在她的鼓动下参加了村晚的演出,在后场拉二胡。 “那年,因为很多村民怕难为情不肯上台表演,何春芬就动员家里人都来参加。”何建峰说,除了她的父亲,叔叔也在后场拉二胡,弟弟是摄影师,儿子成了主持人,才读初中的侄女跳起了傣族舞,而何春芬和丈夫以及婶婶也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最终,村晚顺利举行,本就瘦弱的她,两个月下来,体重又轻了2公斤。 到2019年,车何渡村的村晚连续举办了5届。“节目虽然有些‘土’,但讲的都是大家身边的事,加上台上演员都是熟识的人,大家看着都很开心。”村民项女士说。 在她的挖掘下 有才艺的村民纷纷加入文艺队伍 2017年,车何渡村文化礼堂落成,何春芬毛遂自荐成为文化礼堂的义务管理员,她也因此更重视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以及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 村里有一个村民在外做墙绘,很喜欢唱歌,也唱得很好。何春芬一次一次去找他参加村里的文艺表演,但因为这名村民很忙,迟迟没有答应。“我后来就每天打好几个电话,还上门去守着他,他终于被感动了,答应参加文艺表演了。” 新年,何春芬有两个心愿:一是能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已经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对党的热爱和向往与日俱增”;二是能在2024年春节前把因为疫情停了4年的村晚续上。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夏晶/文 记者 刘波/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