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批30个重大场景
应用攻关项目公布
在重磅“试验场”练手
有政府当娘家“站台”

未来宁波的 新技术、新产品 可以这样 “出圈”

旭升股份的屋顶光伏板。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员工在灵峰工业园检查电力设备。 通讯员 曾江 摄

    传统建造模式下,桥梁的过渡段易损易漏,解决这个问题的科技成果研发出来了,怎么证明它有用?

    企业想要节能减排,以达到“双碳”要求,针对性的科技成果怎样让企业放心尝试?

    ……

    或许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科研机构研发出来的成果,就像一对年轻男女,想要在一起又怕对对方不够了解。日前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公示了首批30个重大场景应用攻关项目,而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上述情况将在不久的未来得到改变。

    工业社区迎来节能减排新武器“加持”

    记者近日获悉,由浙电(宁波北仑)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联合申报的“灵峰现代产业园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融合研究与场景示范”项目即将在北仑灵峰社区全面推进。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社区,灵峰社区是全国最大的压铸与汽车配件生产集聚地,年产值200多亿元,近3000亩的土地上集中着80多家企业。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身负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重要窗口”重任的灵峰工业园,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了更高的目标。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专职杨跃平,是“灵峰现代产业园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融合研究与场景示范”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灵峰社区的供电是典型的以工业负荷为主的复杂能源系统,目前接入的光伏已经覆盖社区的近一半。但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对工业社区来说也是个难题。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用电需求,光伏发电本身也存在着不稳定的短板。如何做到源网荷储互动智能调度运行,以达到实现节能‘减碳’与产业发展协调发展?这需要我们提供柔性互联的技术手段,打通社区内‘变压器生态’,让辖区内的能源可以被更充分合理地运用。”杨跃平说,在新技术成果运用上,往往企业会因为资金、技术风险等客观问题拒绝尝试,但市科技局推出了重大场景应用攻关项目后,将会改变这种情况。

    在项目落地后,大部分设备革新的资金压力转嫁到政府层面,技术、材料的对接有专业人员把控,企业只需要“享受”新技术的红利即可,并没有太多风险需要承担。

    “以园区里的德业股份为例,这家公司是做逆变器的,有在企业内部打造光伏、储能的新能源供能闭环的需求,与我们的源网荷储项目吻合度极高,因此也成了这个项目的‘零碳’示范试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文世挺说,“同时,我们还将其他宁波企业的研发产品融入到项目中,例如这次我们就把东方电缆新研发的低电阻率高绝缘性产品用到能源柔性互联上,不仅提升了项目总体的科技水平,也加速推广了宁波‘首台(套)’产品应用,为宁波的优秀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

    而对开发技术的科研团队而言,有了重磅“试验场”练手之后,能更及时收集技术的各种数据以及市场反馈,为下一步微调提供了更有效的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全国瞩目的“工业社区”落地尝试“低碳化”项目,无疑是给科技成果做了最有力的背书,为将来技术的推广复制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点连多面,激活科技成果“上市”链路

    为企业节约成本,为科技项目寻找转化,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也是市科技局推广宁波市重点应用场景攻关项目的意义所在。

    市科技局高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应用场景攻关项目以推进技术创新、强化产业带动、服务企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为目的,将加快我市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加速推进市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推市企业重大科研攻关成果、自主创新产品、“三首”产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进入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首试首用。首批重点打造智慧港口、智能制造、道路交通、电力水务、医疗健康、市政建设等有代表性且应用度较高的六大典型场景。

    从研发什么就向市场推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从拿着新成果“兜生意”,到拿着成熟技术展示实力……“套路”的改变,让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例如路宝集团研发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解决了传统建造模式下桥梁的过渡段易损易漏等问题,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作为一项创新技术,要实现大规模示范应用,周期颇长。

    成为重大场景应用攻关项目后,这项技术获得了“官方认证”以及科技创新保险的保费补贴,不仅让路宝团队获得杭甬高速复线一期近20公里路段的首试机会,可大大加快新成果在重大交通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步伐,也让其后继续研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产品更有底气。

    再比如由中淳高科股份研发的道路交通领域静钻根植地热能源桩成套技术,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对上部建筑设施供热制冷,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占地大、造价高、泥浆污染、热交换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绿色桩基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结合。

    通过“重大场景应用”项目的加持,这一技术即将运用在宁慈城际铁路上,也是该技术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首次应用,未来可复制和规模化推广到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服务区、医院、学校、养老院、体育场、商场等大型市政商务综合体。

    记者 黎莉 通讯员 王虎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