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金桥 |
|
村边流淌的奉化江 |
去年,我曾经多次到海曙区石碶街道车何渡村采访。每次都是匆匆来去,没能停下来看一下村里的风景,甚至都没能想起,这里曾是千年古渡口,早年还有宁波“南门第一市”之称。2月初,我再次来到车何渡村采访,采访结束后就在车何渡村党委副书记徐宏定的带领下,游览了这座古村。 车何渡村由原先的车何村和北渡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地处鄞西平原,栎社机场紧挨村庄东北侧,S214省道横贯村庄,奉化江、南塘河与省道公路平行地在村的南端经过。水、陆、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原来的北渡村,就是因一座千年古渡而得名。 说到这个村的人文历史,有一个乡贤的名字无法避开,那就是孙梅堂。可以说,在北渡的很多建筑上都能看到孙梅堂的印迹,其中就包括还金桥、听泉桥和乐安桥。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夏晶 车红日 何春芬/文 记者 刘波/摄 孙梅堂:宁为“蛇箩”,不当汉奸 先来了解一下北渡,以及北渡乡贤孙梅堂。 北渡是古代宁绍去温台的必经之处。据传唐代已有经过此地的驿道,宋绍兴四年(1134),官府在此设置铺递,设有铺兵传递公文,铺址就在奉化一侧的渡头。旧时北渡渡口相当繁忙,商贾行旅络绎不绝,官员去奉化上任,也是从此处摆渡过去的。 北渡早年还有“南门第一市”之称,每逢初一、初六,北渡村商贾云集,奉化、姜山等地农民和宁波商人均要将米、席草、蔬菜和日用品运到北渡进行交易。渡口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北渡遂成繁华之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渡口日客流量在三四百人左右。现在,渡口早就废弃,村子也不复当年的繁华,在奉化江和车何渡村之间还新建了一座风棚碶排涝泵闸。 清光绪十年(1884),孙梅堂就出生在这里。因父亲孙廷源年迈,孙梅堂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辍学接管了上海美华利钟表行,并回到家乡宁波创办了一个作坊式的制钟实验工场,不惜重金罗集能工巧匠,终于制造出第一批国产时钟。 1912年,孙梅堂将工场从宁波迁到上海,3年后新建了美华利时钟厂。就在当年,美华利以100英寸的四面单套大钟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两年后,孙梅堂并购接盘了亨达利钟表行,获得“钟表大王”的美誉。 淞沪战争爆发后,孙梅堂的工厂被日军炸毁。至上世纪30年代末,他的企业基本解体。其间,汪伪上海市长傅筱庵欲委任孙梅堂为上海商会会长之职,他拒而不就,并自嘲“宁为蛇箩(宁波老话,指吃光用光,没有财产的人),不当汉奸”。 除了逢乱世而不变其节的风骨,孙梅堂为世人所称道的,还有造福家乡、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在事业鼎盛时期,为给家乡发展奠定一个坚实基础,孙梅堂致力于在北渡设立集市。为此,他新建了一所小学和一批商业用房,商业用房的租金收入充作学校经费;又开设了草席与席草市场、竹木市场、粮米市场。 同时,他还在家乡发起、参与了多项公益事业:捐款成立乐安救火会,建乐安公墓;改造小村环境,在河岸两旁种植法国梧桐;修鄞南道路、北渡河渠和渡口,设徐家渡桥铁栏;修建了好几座桥,现在仍在使用的还有3座。 还金桥:拾金不昧,乃有此桥 从村口进来,沿南塘河而行,没多久就能看到前面有一座穿街凉亭。凉亭北面紧靠南塘河,南面紧贴民宅。历经沧桑的暗红色亭柱上,依稀刻着几副对联。徐宏定说,凉亭名为还金亭,也是孙梅堂捐建的。 建一个凉亭,虽非大事,却因为有“钟表大王”及诸多文化名人的参与,成为当时的雅事,传为美谈。据记载,凉亭初建时,8根亭柱上面共镌有8副对联,都是民国时期旅沪的宁波籍书坛高手所写。 走出凉亭,眼前一座高高的石墩水泥桥,便是还金桥。此桥原名眺江桥,取站在桥上就能看见村子南面的奉化江之意。 1922年,孙梅堂考虑到此桥高且陡,农人挑担上下不方便,于是决定重修此桥,将原先的石拱桥改建成宽阔的石墩水泥平桥。桥全长约23米,东西落坡台阶砌以长条石,桥面两侧扶栏为胡琴档栏板,也由钢筋混泥土浇制,据说当时用的水泥还是进口的。现在,为方便电动车和自行车通行,台阶中间也已用水泥浇筑。 那眺江桥为何要改名为还金桥呢?徐宏定讲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 相传清朝年间有奉化人去宁波府缴库银,从奉化江南岸摆渡过江后,见时间尚早,加上路上劳顿,就在渡口边打起了瞌唾。等到天微亮时只管匆匆赶路,却将钱袋给遗忘了,被北渡村一位老人捡到。 面对巨款,老人不为所动,而是坐等失主来认领,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时分失主赶到,将巨款归还。失主感激万分,要给谢金,老人坚持不要。 事后宁波知府知道了此事,就问老人有什么要求,但老人一不要赏钱,二不要做官,只是说,要是能把村西那座倒塌的小桥给修一下就好了。于是知府拨款在北渡村重新建造了这座桥,并改名为还金桥。 听泉桥: 南海先生题写桥名 过还金桥,路又分两头,左转到底就是渡口,右边则是一座三孔两墩石板桥。它横跨南塘河,身姿雄伟而秀美,桥额上阴刻“听泉桥”三字,字迹古朴雅致。凑近细看“听泉桥”三字下面的署名,“康有为”三字仍清晰可辨。是的,写这三字的就是南海先生康有为。 徐宏定说,此桥原叫北渡桥,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历史上有过几次重修,最近一次是在民国十二年(1923)。当时北渡村想重修北渡桥,孙梅堂知道后就慷慨解囊,而且还专门请闲居上海的康有为题写了桥名。 康有为的书法熔铸古今自成一体,世称“康体”,其书风对近现代皆有很大影响,其墨宝历来为各界所推崇,能求到康有为的字当属不易。康有为一生从未到过宁波,更不用说北渡了。他是听了孙梅堂描述的江南水乡诗情画意般的美景,欣然命笔写下“听泉桥”三字,而且据说是不取一文润资。 “听泉桥”之名,意取源出四明之水清澈如泉流声悦耳。此桥长25米有余,桥面、桥栏所用都为厚重条石,每块均长6米,看上去结构紧密无隙。其中桥面的条石共6块,至今有2块破损,换成了混凝土浇制。桥墩用块石堆砌而成,有破水剪,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 徐宏定说,听泉桥桥墩因为有榫头凹凸相接,所以桥身十分牢固。以前的汽船经过时,难免发生与桥碰撞刮擦的事情。甚至,还有钢板船不慎撞击桥墩,钢板船被撞沉了,而桥不倒。现在,桥墩还留有被船撞击的几处裂痕。 此外,乐安桥在还金亭东约百米处,系单孔石梁平桥,桥墩为块石堆砌,桥面现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浇制。较之听泉桥和还金桥,乐安桥的名气相对要小得多,在村民和外人眼里早就是一座极普通的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