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艺工作室”。 |
|
汤利顺师傅和他的旧物改造作品。 |
“龙头是隔壁邻居搬家时不要的布,马尾巴是废旧塑料袋撕成条,蛇的骨架是捡来的铅丝拗成的,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啊!”80岁的汤利顺是海曙区望春街道西成社区鼎鼎有名的旧物改造达人,在社区有一间专属的旧物改造室——“拾艺工作室”,大到舞龙用的龙灯、跑马灯,小到元宵节的灯笼、平时用的包,都是他用废旧物品改造而成的。 2月10日,“拾艺工作室”工作室年后第一天开张,汤利顺一边摆弄他的这些“宝贝”,一边自豪地向年轻人传达环保理念:“你们总说我们老年人抠门,什么都舍不得扔。这些东西其实改一改又是新的,多时尚。” 废品造“龙”让他和旧物改造结缘 汤师傅和旧物改造结缘,得从社区以前举办的一场元宵节晚会说起。“大家都想把晚会办得热闹一点,因此社区花钱从奉化借来了一条‘龙’。我拿到仔细一看,就想着以后能不能自己做。” 汤师傅是从洗衣机厂退休的,原本的工作和这份手艺活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自从决定要做出一条“龙”,他便开始忙活起来了。“先从报纸上找图片,在脑中构思龙头的样子,然后各家各户找制作材料。既然我们做‘龙’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那材料最好也是废旧物品再利用。”汤师傅说。 知道汤师傅要用废品造“龙”,居民们都很支持,纷纷邀请他到家里“淘宝”。隔壁张阿姨要搬家,家里一些红色的绸布没用处了,汤师傅一看就说:“这个能用。”于是,龙面有了着落。 居民李大伯家有人做海鲜生意,废旧的泡沫箱很多,于是,龙牙也有了出处。 硬纸板、旧毛衣、废塑料、废铅丝……居民提供的废旧物品越来越多,汤师傅从中选料、裁布、扎框架。龙鼻、龙角、龙耳、龙须、龙睛,然后扎制下颌骨,龙身里插入灯管。废品摇身一变成了一条色彩艳丽、姿态灵动,在夜晚还能闪闪发光的龙灯。 居民们都很喜欢龙灯,汤师傅也因此大受鼓舞,随后相继做了狮子灯、跑马灯,以及鼠、牛、虎、兔生肖灯。“这些手工灯利用率很高,社区里大大小小的活动包括今年闹元宵,都用到了。有时附近社区也会来借,大家都很喜欢。”西成社区的社工冯婷婷说。 吸引动手能力强的居民不断加入 汤师傅利用旧物成功改造手工艺品引来居民一致好评后,也给西成社区党委书记李青波的工作注入了灵感。 西成社区辖区内有三个拆迁安置小区,原西成村、后孙村与双杨村的村民几乎都居住在这里,部分居民舍不得丢弃家中的旧衣服、旧家具等杂物,就堆在楼道等处,让居住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 如何将这些旧物、杂物利用起来?社区决定成立旧物改造工作室,发掘其中的可利用物品,进行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并通过有偿置换、无偿改制等方式,唤醒旧物的价值,传播资源再生的环保理念。 于是,“拾艺工作室”开张了。在汤师傅的带动下,动手能力强的居民不断加入其中。 居民林平意擅长将废旧的布料改造成手工包,结合时下热点,她在改造包包时加上了反诈宣传的元素;居民虞翠英擅长编织,她打算将这门手艺教给更多人。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有六七位志愿者。 “我们暂定每个周末聚在一起参与旧物改造,一件物品把它用到极致,旧了还能改造成其他有用的物品,这是我们工作室的环保理念。”林平意说。 记者了解到,“拾艺工作室”鼓励居民将可利用的旧物拿来换取垃圾分类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已经改造完成的物品及生活必需品,形成旧物改造循环,既让旧物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提升公共环境,以此治理公共空间乱堆放问题。 记者 吴丹娜 通讯员 冯婷婷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