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坚守成为习惯,当奉献只为热爱,感动与希望就会常在。心怀温暖的人,总是想在雨天里,为别人撑一把伞;于黑夜里,替他人亮一盏灯。 今天,我们揭晓2023年1月的“盛威·甬上爱心奖”名单,再次感谢这些平民英雄的付出与坚守。 鲍斯根——守护海岛村出行路的“摆渡人” 隔洋塘是宁海县唯一的海岛村,岛上有1400多位村民。从长街镇到隔洋塘村,开车走高速要半个多小时,搭乘轮渡只要十几分钟。所以,时至今日,轮渡依旧是岛内居民最便捷的出行方式。而岳井渡1号,是来往于长街镇和隔洋塘村唯一的轮渡船,66岁的鲍斯根就是这艘轮渡号的船长。因为没有轮换的船长,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在海上。除了正常的轮渡时间,还常常要应对突发情况,例如岛上有人生病,不管多晚,只要条件允许,肯定会开船。 在岳井洋上摆渡近40年,从小舢板到大轮渡,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村民的承诺:“只要有一个人要过海,我就要把他安全送到对岸。”鲍斯根说。 王孙华——随叫随到、全天候的义务电工 在海曙区月湖街道梅园社区,有个“邻里帮”助老志愿团队。其中,帮老维修应急小分队的成员王孙华,今年72岁。自2015年加入团队以来,他利用自己的电工技师资质,帮助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修理电器、清除用电故障、消除用电隐患,8年来服务200户次居民,维修大大小小两三百个(只)电器,上门维修电线数十次。 除了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王孙华还和志愿团队的伙伴们约定,每月25日上午到社区广场设摊,义务为居民修理家用电器。每次他都是最晚收摊,能修的当场修好,没有配件就带回家去,网购好配件再修。有时候网上买来的配件不一定能用,王孙华就自己动手改造或重新购买。虽然贴钱又费时,王孙华却乐此不疲。 金荣法——天寒地冻跳入水库的营救者 1月9日上午8时,金荣法与妻子在水库旁散步时,只见迎面一个怀抱婴儿的女子纵身跃入水库。寒冬时节,气温低,水库里的水更是冰冷刺骨,婴儿“哇哇”的啼哭声令人揪心。30多年没下水的金荣法顾不得多想,脱下外衣就跳了下去。 好在冬天衣服穿得厚,母子俩浮在水面上,让金荣法有时间展开营救。很快,他有力的双手托住了婴儿。为防止呛水,他一只手托起婴儿,保持其头部朝上,另一只手快速划水,游向岸边。将婴儿交给妻子后,金荣法又一个猛子扎入水库,向女子游去。他费尽全力拖着女子,却逐渐体力不支,最后在他妻子和赶来村民的帮助下,终于将女子成功拉上了岸。 “换作别人,眼皮底下看到有人落水,肯定也会救的。”金荣法说。 乐继龙——为特殊群体送新衣的“老乐” 北仑区白峰街道侨联主席乐继龙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白峰人,周围人喜欢称他“老乐”。春节前,老乐有个习惯,为辖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送新衣,从2018年底至今从未中断。算上平日里捐的衣服,他至今已累计送出近3000件,大多是羽绒服、棉衣等,总价值三四十万元。 今年春节前,老乐又捐出几百件棉衣、羽绒服。1月13日那天,他随白峰街道怡峰社区社工走访困难家庭,再一次把这份温暖送上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帮一把是一把。”老乐说。 左图为乐继龙(右)正在打包新衣。 史家社区“心桥坊”服务室——关怀失独老人的“心灵守护者” 鄞州区东胜街道史家社区“心桥坊”服务室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为辖区失独老人开展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服务。团队中的志愿者,有的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有的是普通居民志愿者,有的是同为失独家庭的同龄人。他们发挥着各自的特长,希望通过切实的行动、真诚的关心,开辟一条打开失独老人苦闷内心的路。 也是从成立之初开始,该团队在春节期间坚持去失独老人家里拜年慰问,并组织他们一起吃年夜饭。9年来,该志愿团队固定成员有50多人,常年服务街道41户计生特殊家庭,200余户老弱病残家庭,很多失独老人在他们的陪伴下慢慢打开心结,笑容渐渐多了起来。 自2022年6月起,宁波晚报联合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盛威·甬上爱心公益基金”,打造“盛威·甬上爱心奖”。获奖的正能量事件和人物,均是宁波晚报记者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在街头巷尾发掘而来。奖项每月评选一次,由宁波晚报、爱心企业、社会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对每月所报道的爱心事件、人物进行评选。对获奖的团体、人物,给予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奖金,今年预计发放奖金20万元。 记者 陶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