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横越亚洲大陆 万里大爱征途

4名救援队员在土耳其震区的108小时

当地灾民热情地拉住张赛晓,向她表达感谢。
受访者供图
舒崇杰在救援中。

    从2月7日下午出发,到2月17日下午返甬,鄞州蓝天救援队4名队员此行赴土耳其震区参与救援,前后历时10天。其中,在震区执行搜救任务共计4天。

    跨越万里征途,在灾区历尽艰险,这一切值吗?女队员张赛晓在离开震区时发了一条朋友圈,十分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救人一命,不虚此行。”

    1

    爱是一往无前

    横穿亚洲大陆挺进震中

    2月7日下午,宁波阴天,最高温度有12℃。张赛晓查了土耳其当地的天气——零下9℃,做好了挨冻的心理准备。直到飞机进入土耳其领空,舷窗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肃杀中透着冰冷,时间也仿佛静止,才让她意识到之前的预估有些乐观。

    “没去过,只知道是在亚洲西边,快到欧洲了,总之一个字:远。”对于土耳其的认知,4名队员仅限于此。

    由于是跨国救援,他们携带的行李不多,头盔、强光手电、对讲机、安全绳……基本都是个人防护装备,并未携带重型救援器材,“蓝天救援是一个大家庭,到时候会统一协调的。”

    当天16时30分,4名队员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出发,前往武汉集结,后再赴广州,经白云机场飞往阿布扎比机场,之后转机至伊斯坦布尔,再连夜乘坐大巴,于9日深夜抵达马拉蒂亚。

    “马拉蒂亚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城市,一路上,到处都是坍塌的建筑和路边临时搭起的帐篷,很多灾民无助地坐在一起。”这是震区留给张赛晓的最初印象。

    4名队员没有片刻耽误,直奔指挥部报到。他们被分在中国蓝天救援二队快速搜救组。其中,张赛晓负责操作生命探测仪寻找生命迹象,朱建成和舒崇杰被分在救援组,黄海辉担任安全员。

    2

    爱是争分夺秒

    在废墟中见证生命奇迹

    4名队员都有过多次城市、山林和水域等复杂环境的搜救经验,但对于地震救援,确实有些陌生。

    “和普通的楼房坍塌不一样,现场很震撼,有的已经粉碎性分解,成了一个个废墟。有的看着楼体还在,但早就摇摇欲坠了。”朱建成回想当时的场面时说。

    在蓝天救援总部的协调下,朱建成和舒崇杰领到了救援器材。根据生命探测仪的分析,他们一次次地钻进房梁、水泥块、门框和家具“搭”起的空隙中,寻找着幸存者的踪迹。

    余震就没有停过,最初几天,每天都有近百次。对张赛晓来说,“不怕”是假的,“第一天爬上作业点,余震来了,整个废墟都在震动,当时真的很害怕,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地震的威力。”

    从2月9日到10日下午,张赛晓和队友在作业点3次搜索到生命迹象信号。“下面还有人,有呼吸。”蓝天救援队和当地矿山救援队合作破拆,于11日凌晨1时41分成功营救一名老人。

    时隔一周,舒崇杰还记得当时雀跃的心情,“真是奇迹!老人已经83岁了,被困了117小时。她可是在废墟之下经历了第二次地震。”老人后来告诉队员们:“以后每一天,都祈祷你们平安。”

    算上9日初到震区时参与营救的另一名幸存者,这已经是4名队员第二次成功救出幸存者。

    这大大鼓舞了队员们的士气。其他救援队里不断传来成功搜救的消息,更让他们信心倍增。这样一来,他们连睡觉都不踏实了。“总感觉有人在等着我们去救,在楼底下,废墟中。”黄海辉说。

    3

    爱是苦中作乐

    土耳其的水都是结冰的

    震区搜救的作息时间并非固定不变,任务重时,连轴转的情况很常见。2月11日这天,4名队员从上午9点多进入现场,12日凌晨3点才撤出,工作了近18小时。

    “回到营地后就可以休息了。”朱建成介绍,200多名队员被安置在一个学校里,到处都是床铺。不断有队伍换班,人员进进出出……嘈杂的环境里,很难睡着。还有,时间久了,大家的身上就有异味,但营地里连喝的热水都很紧张,洗澡的念头只得作罢。

    至于吃的,当地提供了面食、奶酪和水果。对于吃惯了海鲜的队员们来说,这实在有些为难。偶尔,营地里会送来热乎乎的粥,很快就会被抢光,那些刚好错过饭点的队员,无不一脸失望地离开。

    “堂堂舒总,就吃这些东西啊!”在舒崇杰吃早餐时,黄海辉拍了一段短视频。舒崇杰在宁波开了一家泰式菜馆,菜品精致,这才被队友打趣。镜头下,他不为所动,自顾自地吃得津津有味。

    室外气温连续多日都在零下10℃,带出去的矿泉水都成了冰疙瘩。舒崇杰拿着水瓶在地上敲打,没有任何“解冻”的迹象。“土耳其的水都是结冰的。”在换班的间隙,大家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每当搜救出遇难者,现场是很沉默的。”张赛晓说,回到营地后,很多人都不想说话,除了累,更多的是心情沉重。苦中作乐,算是一种释放,也更能催生出大家奋战下去的动力。

    4

    爱是双向奔赴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国途中,张赛晓多次被亲友问道:“这一次去土耳其救援,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她想到了很多答案:一眼望不到头的坍塌建筑、灾民失去亲人后的眼神……

    但她最终给出的答案是:“付出被看见,被认可,被记得。”

    在一次搜救作业时,几名当地灾民一直在附近焦急地等待着废墟之下的消息。结果令人遗憾,她们的亲人已经遇难。或许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刻,一名老人只是默默擦着眼泪,之后一把拉住了张赛晓。

    张赛晓有些吃惊。老人的手里拿着一双手套,硬要往她的手上戴。虽然语言不通,但张赛晓很快明白了她的用意。翻译赶紧过来,说:“老人看到你没有戴手套,天气很冷,这双手套送给你。”

    看着老人悲戚的面容,张赛晓眼眶红了,安慰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我的帽子、围巾,全都是当地灾民送的。晚上,他们从路边捡来木柴,燃起篝火,非要拉我去烤火。”这些,无一不让她感动。

    感人的画面还有很多。黄海辉回忆,无论是在抵达灾区的路上,还是回国途中,只要看到穿着救援服的外国面孔,当地市民和过境游客都会鼓掌、握手、拥抱。那一刻,一切关于感谢的话都是多余的。

    “爱没有国界,感动更没有。土耳其人民很热情,我们并不需要他们表达什么,但给我的感动真的很多。”在张赛晓看来,当掌声响起,所有的辛劳一扫而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一次跨国救援,只有短短的4天多、108个小时,却注定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临行前,张赛晓在朋友圈里写道:“愿土耳其人民重建信心,早日恢复家园!再见土耳其。”配图是太阳照射之下的皑皑白雪。

    记者 马涛

    同步播报

    4名救援队员的路费有着落了

    2月17日傍晚,远赴土耳其开展跨国救援的4名鄞州蓝天应急救援队成员回到宁波。连日来,他们在地震灾区的英勇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记者从鄞州区慈善总会了解到,“鄞急助安公益基金”将为4位队员发放慈善扶助款8万元,他们的路费有着落了。

    在此前晚报的报道中,记者了解到,4名队员此行的费用全由个人自理。动车、机票……每个人的路费至少也得15000元。而这4名队员家中条件都不宽裕,为此,救援队的队员们纷纷微信转款给他们,想要资助些路费,但都被婉拒。

    “区慈善总会一直都很关注这4位跨国救援的队员的相关情况,工作人员多次与救援队的队长陈庆联系,承诺尽量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区慈善总会也与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沟通,共同决定启动了‘鄞急助安公益基金’款项发放的相关程序,给予4名队员8万元的扶助金补助。”鄞州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龚静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