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方来客

□张海华 文/摄

家麻雀(雄)
家鸦

    2023年春节前后,在象山涂茨镇的海边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小鸟,名叫漠䳭(jí),引得众多鸟友纷纷前去拍摄。这种鸟的正常分布区离浙江很远,以前在宁波从未被记录到过。有趣的是,在最近两年里,象山境内已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远方来客,再早一点的,分别是2021年的家鸦与2022年的家麻雀。在这里,就从家鸦开始,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鸟。

    A

    搭船来象山的奇怪乌鸦

    在宁波,野外原生分布的可以泛称为“乌鸦”的鸟,共有五种,即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秃鼻乌鸦、白颈鸦和达乌里寒鸦,在本地都难得一见。其中,大嘴乌鸦与白颈鸦属于四季常在的留鸟,而另外3种均为冬候鸟。而在2021年夏末,一只迷途的乌鸦忽然飞到象山海边的一个村庄,它的身份与来源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它是这么被发现的。2021年9月初,象山鸟友“塔山人”(网名)在当地开展鸟类调查时,在鹤浦镇南田墩村拍到一只从未见过的奇怪乌鸦。这只鸟并不像“典型的乌鸦”如大嘴乌鸦那样为全身黑色,其枕部、后颈与胸部均为深灰色,就好像在黑色的身体上挂了个大大的浅色项圈。它显然不是白颈鸦或达乌里寒鸦,因为这两种乌鸦的后颈都是鲜明的白色,光凭这一点就可以与它区别开来。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身份呢?经浙江野鸟会专业人员鉴定,确认这是一种家鸦的成年个体。不过,此前在浙江历史上从未有过家鸦的记录。家鸦在南亚和东南亚分布广泛,相当常见;而在我国境内,早年在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也有较多记录,但现在已很罕见。另外,前些年,家鸦在我国台湾、青岛、昆明、澳门有迷鸟(因某种原因发生迷途,出现在远离正常分布区的地方的鸟)记录,而在香港有一个归化种群。

    浙江野鸟会专家说,2019年2月,曾有过家鸦搭乘远洋航船从新加坡到达台湾的观测记录,据此推测,这次在象山发现的家鸦很可能也是通过类似方法到达的,也属于迷鸟。

    得知家鸦来宁波“做客”的消息后,我也马上驱车前往象山鹤浦镇南田墩村。那天天气很热,我顶着大太阳在村里转悠了半天,却找不到家鸦的影子。后来在凉亭里休息了一会儿,并打电话给已经来拍过家鸦的鸟友“古道西风”,问问他这鸟常在哪块区域活动。他说,很难讲应该到哪个位置去找,最好的方法是先注意听家鸦的叫声,然后再去寻找。我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开窍了感觉,可不是嘛,通常鸦科鸟类的叫声都很粗哑、响亮(如大嘴乌鸦、喜鹊等),很容易识别,我何不也来个“以静制动”,闻声找鸟呢?

    于是,我干脆在凉亭里坐了下来,注意倾听四周的声音。大概过了20多分钟,果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喀、喀”的鸟叫声,这正是典型的乌鸦的叫声。我立即站了起来,循声而去,很快看到一只黑色的鸟掠过村庄上空,往左边飞去。我一路小跑,紧随而去,随即看到它停在一户人家的屋顶上,离我并不是很远。透过长焦镜头,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个头明显比大嘴乌鸦小一号,黑色体羽在阳光下有蓝色的反光。它飞飞停停,一会儿在村口的树林,一会儿在围墙上,一会儿在田野中的电线杆上,总是不停地大声叫唤。我也很快拍得差不多了,便打道回府。顺便说一下,在2021年深秋,鸟友们在舟山境内连续观测到多只家鸦,其数量似有增加的趋势。

    至于那只家麻雀,则是2022年7月22日被发现的。据浙江野鸟会提供的消息,当天上午,在象山县韭山列岛保护区的铁墩岛,两位负责燕鸥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在驻地旁看到一只“麻雀”在野桐上啄食,后来拍到清晰照片后确认,这竟然是一只雄性的家麻雀。这种鸟为宁波市鸟类新记录,在浙江省也仅是第二笔记录。家麻雀在全球分布很广,数量众多,我曾经在美国拍到过。而在我国境内,家麻雀分布于西部或极北部地区,但近年来有向东部扩散的趋势。

    B

    沙漠小鸟来宁波“看海”

    2023年元月,听鸟友说,象山涂茨镇的海边出现了一种以前在宁波从未见过的小鸟,名叫漠䳭(jí)。当时,我心里想:哈,这小家伙终于还是到宁波来了!因为,我知道,这种小鸟此前已有两次出现在浙江,分别是在温州与嘉兴,在浙江也属于迷鸟。

    不过,讲关于它的故事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它的名字。这是一个超级冷僻的鸟名是不是?所谓“漠”,乃是沙漠的意思——因为这种鸟在我国正常的分布地主要是西北荒漠戈壁地带。故“漠䳭”就是生活在沙漠里的䳭的意思。䳭是雀形目鹟(wēng)科的一类小鸟,在宁波正常分布的䳭主要是东亚石䳭,于春秋迁徙季节不难见到。

    春节后,听说那只漠䳭还在老地方,我于是当即抽空前往。那天中午,我驱车刚来到海边,一眼就看到有只棕色的小鸟在路边觅食,然后马上飞到了附近的草地上。这可不就是那只漠䳭嘛!由于我早就看到过鸟友拍的这只鸟的照片,因此一眼就认了出来。心里又惊又喜,当即下车去拍。这是一只漠䳭的雄鸟,跟宁波最常见的雀鸟白头鹎(俗称白头翁)差不多大,它有着黑色的“眼罩”,因此乍一看倒像是小一号的棕背伯劳。小家伙并不怕人,自顾自找东西吃。有时,它还会站在路边的礁石或杆子等高处,像是在若有所思地眺望大海。

    有趣的是,它经常上下摇动尾巴,这特性像极了鹡鸰。原来,在古书上,䳭通“鹡”,即鹡鸰(jí líng)的意思。鹡鸰这类小鸟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摇尾巴。故鹡鸰一词,在英语中被称为“wagtail”,由wag(摇动)与tail(尾)两个单词组成。当然,在现代鸟类分类学中,鹟科的䳭与鹡鸰科的鸟是完全不同的两类鸟,或许学者们就是根据有的䳭也会像鹡鸰一样摇尾,而借用了“䳭”这个字吧。不过,我注意到,漠䳭在路面上常跳跃前行,就如蹦蹦跳跳的麻雀一般,而并非像鹡鸰那样,双足以极快的速度交替前行。

    和漠䳭在同一个地方活动的,则有白鹡鸰、北红尾鸲(qú)、树鹨(liù)、黄腹鹨、蓝矶鸫等小鸟。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对蓝矶鸫,其雄鸟身披亮蓝色外套,腹部为栗红色,看上去颇为艳丽;而雌鸟几乎全为褐色,非常朴素低调。它们在同一个区域内觅食,彼此倒也相安无事,那些本地鸟类并不欺负漠䳭这位外来客。

    最后说一下,据浙江野鸟会的记录,漠䳭在浙江省第一次被发现,是在2021年11月25日。那天,专业人员在温州市龙湾区进行鸟类监测时,见到一种陌生的小鸟活动于海滨荒地,后确认为漠䳭雌鸟。而省内第二笔记录出现在2022年10月16日,那天,有鸟友在嘉兴市海盐县的海堤绿道观鸟时,拍到了一只漠䳭雄鸟。至于第三笔记录,即宁波的记录,是在2023年1月3日,本地鸟友孙煜皓到象山海滨观鸟,无意中发现了那只漠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