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宪彪自制的服务卡,上面有他的手机号码。 记者 刘波 摄 |
今天是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理发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还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等。 说到理发,在鄞州区东吴镇,78岁的退伍老兵王宪彪已经为大家义务理发3年多时间了。这几天,“二月二”临近,他的业务更忙了。 为大家义务理发3年多 2月18日一大早,在东吴镇东吴菜市场公交站,王宪彪正在给周边村民义务理发。一张折叠椅、一条理发围裙、一个工具包,公交站“理发店”开张了,村民们则有说有笑地在一旁排队等候。 王宪彪住在东吴镇林景家园小区。这个公交站是他为大家义务理发的一个固定服务点,每个月的8日、18日和28日,他都到这为大家服务。 “‘二月二’快到了,最近理发的人很多,我会在这里多剪几天。”王宪彪一边手里忙着,一边对记者说。 王宪彪“正儿八经”为大家义务理发,是从2020年开始的。“之前我也就是偶尔给身边的邻居剪一下,2020年开始,我注意到周边的老人出门理发不方便,就萌生了为大家义务理发的念头。”王宪彪说。 一开始,他租了一间地下车库,挂上了“夕阳红爱心义务理发室”的牌子,还自掏腰包买了理发工具。为了方便老人联系,王宪彪还自行打印了很多便民义务理发卡,上面印有他的手机号码。“老人需要理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上门服务。”王宪彪说。 义务理发足迹遍布当地各个村 慢慢地,王宪彪的“业务版图”越来越大。每个月有一半时间,他都会骑着电瓶车穿梭在东吴镇的各个乡村和敬老院等,给大家理发。东吴菜市场公交站附近有超市、菜市场、东吴镇文体中心等场所,人流量较大,他就在公交站设了个固定的服务点。 “等公交车的时间就能理个发,很方便!”吴先生是新东吴人,这样的义剪服务他已经享受过好几次了。 2月18日当天,王宪彪从早晨7点半就开始在公交站忙活,一直忙到中午11点半左右。“只要有人等着理发,再晚我都要帮他理好。”他说。 当天下午,他又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往东村村,很多老人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王师傅来了,大家可以来理发了!”89岁的柳志庆远远看到王宪彪的身影,就扯着嗓子喊大家过来。 “每次他要来,都会先给我打电话,我就负责挨家挨户通知大家。”柳志庆说。 理发的地方就在村屋前的空地上。“过年前你刚给我剪过,这次帮我修一修就可以了!”陈赛花今年80岁,这两年,她的头发都是王宪彪理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上门服务,她需要步行20多分钟去附近的理发店。 “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如果去理发店,走一趟路,起码要歇三次。现在王师傅每个月都来,对我们老人来说太方便了!”陈赛花说。 根据老人不同的需求,王宪彪会用不同的工具。记者注意到,他的工具包里,大大小小的电推子有七八个。“这几年,电推子买了许多,隔几个月就要买一把新的。”王宪彪笑着告诉记者,他手上的这把电推子,就是这个月刚刚买的。 王宪彪的理发手艺都是在部队学的。“我1965年入伍,在部队待了8年。那时候,部队里的100多个战友,他们的头发都是我剪的。” 王宪彪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下去!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林彬 陈琰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