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红 |
|
李小红在小区锄草。 |
她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悉心照顾天生听力障碍的小女儿,从不幸的婚姻中挣脱,机缘巧合走上了社区志愿者岗位。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五年。 她叫李小红,是高新区梅墟街道梅沁社区的一位优秀志愿者。细心、温柔、积极、友善,是大家对她的普遍印象,大家都亲昵地称呼她“小红姐”。 成为志愿者后 她重拾生活的勇气 皮肤黝黑,双眼明亮,一顶黑色的鸭舌帽,遮挡住稀疏的微微发白的头发;经常身着休闲装,拎一个帆布袋,奔波在社区各个角落,碰到附近的居民,她总是浅笑着打个招呼。她,就是李小红。 大家不知道的是,乐观爱笑的李小红,曾经有过一段艰辛的经历,“我的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山村,家里姐妹好几个。18岁那年我来宁波打工,认识前夫后,要照顾病重的公婆,照顾两个女儿,做了十多年的家庭主妇。”碍于情感,困于家庭,李小红的经历和“肥皂剧”一样,波折不断。一次偶然又蕴含着必然的决定,改变了她之后的人生历程。 2012年小女儿出生后,被发现听力障碍。李小红从此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投身家庭,全身心服务于家人。没日没夜家务琐事连轴转,换来的却是夫家的嫌隙。多年的全职生活,让她技能缺乏、积蓄全无,她的人生舞台仅有家庭这方寸大小。偌大的城市中,她认识的朋友屈指可数,随着时间流逝,身边可以支持她的力量愈来愈稀少,李小红逐渐走入困境。 女儿的听力问题,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所幸的是,这也成为打破家庭与外界隔阂的契机。因为社区定期的慰问,李小红和社区建立了联系,偶然中,她得知社区缺少垃圾分类协管员,这个岗位有微薄的补贴。 “反正也是闲着,做社区服务不影响我照顾家里。”她回忆道,朴实的笑容里透露着诚恳,坦诚中又透露着腼腆。 就这样,李小红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五年。 从沉默到自信 她在服务中收获成长 “之前的小红,哪像现在这样红光满面的?”社区资历最老的工作人员提起李小红,就跟姐妹似的,“她现在就像社区的当家人,对桶边督导的点位、物业管家等如数家珍。”李小红的参与,让社区工作人员都觉得工作更好开展了,在基层的深耕更有意义了。 李小红刚参与志愿服务时,社区内的一些角落对她来说是陌生的,但她感受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中的兄弟姐妹、大多数社区居民,都对她表现出较高的善意和接纳度。“遇到抉择的时候,大伙儿聚集在我身边,给我分析利弊,就是希望我别吃亏。”在众人的支持下,李小红越来越乐于表达,和熟悉的居民打招呼,在志愿者中间交流信息,帮助有需求但难于开口的居民建立和社区的联结,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服务经验。 而最该成为李小红支持源泉的家庭,却对她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不理解,更希望她全身心服务家庭,否定她的“不体面”的作为。在积攒了无数的失望,也积聚了多方的支持后,李小红勇敢迈出了离婚这一步,带着两个女儿“净身出户”,靠自己经营起一个温馨的家。 这些年来,李小红的轨迹几乎就在社区和家之间,她还把小女儿带出家门,一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去年暑假,通过路面草丛间挖掘“宝藏”烟头,参加“烟头换鸡蛋”活动,女儿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人也更加乐观了。 真心真情奉献 她的坚持结出硕果 长久以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对于这个问题,李小红说,一半是出于方便照顾女儿的考虑,一半是推己及人,希望帮助身边更多像她们一样需要支持的家庭。 成为志愿者后,李小红几乎加入了梅沁社区志愿者联盟中所有的志愿者队伍:助老服务队、垃圾分类宣传队、巾帼志愿队、平安巡逻队、阳光22党群志愿服务超市……需要有人迎难而上时,她义不容辞,在最危险的时刻成为抗疫志愿者,深入核酸检测一线为居民测量体温,维持秩序;需要有人屈居幕后时,她默默无闻,操办后勤工作,一个人在角落清洗60余件志愿者衣服,晾晒收拾,分门别类。佳节将至,她带着志愿者阿姨们亲手做的汤圆和慰问礼品登门拜访;平日里,她定期上门,给老年居民打扫卫生、收拾家什,获得了他们的信任。截至目前,李小红累计志愿服务超过5000小时,是志愿者联盟的中流砥柱,编织了社区和居民之间一个又一个的联系网。 如今,47岁的李小红不再向外寻求安稳,而是笃定内心,挥别过去,独立前行。在得知社区开设家庭照顾技能培训班时,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捧着书温习老年人生活照护、心理照护、医疗护理等知识,将照料护理当作未来家庭稳定后的求职方向。作为“助人自助”理念的受益者,也作为传递者,她正以自己的力量影响着更多的人。 记者 陶倪 通讯员 俞王雅 李竹仪 马妍芷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