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曙区段塘街道雄镇未来社区。 记者 刘波 摄 |
为全域推进我市未来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公共服务集成落地,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我市日前发布《宁波市未来社区创建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到2025年底 全市累计创建未来社区 280个以上 《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280个以上,覆盖40%以上的城镇社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品未来社区项目。全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老一小”系统解决方案更加成熟,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全域落地至每个镇乡(街道),同时贯彻落实到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并成为城市社区新建、旧改的普遍形态和普适要求。 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未来社区共申报了6个批次、132个省级未来社区项目,其中新建类37个、旧改类95个,占全省总量的16.9%,数量排名全省第二。 在项目推进方面,我市已开工83个项目。目前已完工建成25个未来社区,其中19个获得省级未来社区命名。 目前,在全省已公布的两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中,我市城镇社区中共有97个(第一批38个,第二批59个)“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入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场景名单,数量暂列全省第一。 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一体化推进 《行动计划》强调规划引领、有序落地,统筹兼顾、分类推进,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多方协同、系统谋划。将加强与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的统筹协调,按照旧改和新建两大类型分类推进,旧改类以2005年以前老旧小区为主体,综合考虑居民需求、改造难度等因素确定。新建类依托省、市重大发展平台和重点区域统筹谋划。 同时,立足地域特色和人群特点,聚焦育儿友好、老年友好,加强5分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 《行动计划》还明确将加强与民政、卫健等部门协同,系统推进未来社区创建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根据居民需求和地方实际,在重点补齐“一老一小”服务场景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社区公共服务评价指标较低的社区创建普惠型未来社区。 “在《行动计划》的行动模式上,未来社区创建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将统筹谋划、一体化推进。加强与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夯实未来社区创建基础,通过未来社区建设系统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中,将优先考虑老幼保障缺、设施数量少、服务评分低的社区开展补短板行动,将社区公共服务评分指数排名后10%的社区原则上纳入2023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 今年创建未来社区 50个以上 《行动计划》明确,按照“谋划一批、生成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统筹推进三年未来社区创建。 2023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年。在各区(县、市)上报计划的基础上,形成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库,计划2023年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50个以上,累计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180个以上,覆盖26%以上城镇社区。结合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和未来社区创建计划,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制订2023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实施计划。 2024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年。以未来社区理念统筹新建类、旧改类项目建设,强调未来社区高质量谋划,加快全域推进,计划2024年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50个以上,累计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覆盖33%以上城镇社区。结合未来社区建设,持续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 2025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年。计划2025年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50个以上,累计创建未来社区数量达到280个以上,覆盖40%以上城镇社区。前六批省级未来社区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形成若干未来社区“最佳实践”案例和未来社区示范区,未来社区建设规模和品质均走在全省前列。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指出,根据未来社区建设需求,加强规划指标、资源配套、建设要素等政策支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向未来社区项目及教育、医疗、交通等相关社区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倾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省级资金支持未来社区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和支持未来社区建设;未来社区建设的项目地块优先列入土地出让计划,并出台未来社区用地出让“带方案、竞运营”等相关支持政策。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廖鑫 李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