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儿时,家里有一方不过几平方米的迷你院子,是我最喜欢倒腾的地方。利用方寸之地,凌乱地栽种着各处收集来的花草。种的无非是一些最为普通常见的品种,如鸡冠花、凤仙花、一串红、仙人掌、牵牛花、茑萝等。花开时节,小院充满生机,常招来邻居或前来串门客人的议论和称赞。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初中毕业后考学,竟然阴差阳错被一所林业中专学校录取。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很有可能与山林草木为伍,这倒是我未曾想到过的。因为当时年少懵懂无知,并不明白其中的意味,只是天真地以为,一生与林木打交道也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到了学校以后,随着课程的接触和对专业的逐渐了解,才知道从事林业这一行,远非莳花弄草那么轻松惬意。为此心里一度忐忑不安,不免为自己的前途生出几分担忧。 好在我的运气不错,毕业后被留在学校工作。当时学校新开办了园林绿化专业,我就被分在园林教研室,负责《园林树木学》的教学。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欣然接受,视作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为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提升专业素养,学校特意安排我到杭州植物园实训了近半年。对此我甚为珍惜,跟着一位姓杨的师父和几个年轻小伙,每天徜徉林间,踏遍了植物园的角角落落。每日面对形形色色的树木,研究揣摩,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短短半年经历,使我俨然成了大半个树木学专家。 我自幼对花草树木感兴趣。小时候在农村,遍地是农作物和野花野草,人工栽培的花木是稀罕之物,难得一见。有时不经意间在农家小院或墙角路边看到一棵树、一枝花,总会吸引我的目光,久久驻足不去。偶尔得到几颗花籽,把它种在花盆里,便天天期盼着它发芽。眼看着种子破土而出,一天天慢慢长大,直至开出花来,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生活的美好,那份喜悦、幸福和成就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在学校里,我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识树”,了解掌握不同树种的名称、特征、分布、习性、用途等。校园里的苗圃地是我常去的地方,里面有不少我亲手栽种的树木,上面挂有我亲手制作的标牌。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我的孩子和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同样有着情感和灵性。每年最期待的,是带学生去植物园开展现场教学实习。每次一回到熟悉的地方便顿生亲切之感,见到那些久违的树木,仿佛见到了老朋友一般。与学生在一起,与树木为伴,我以为未来的生活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 变化不期而至。在学校工作多年后,我的内心渐渐生出一些不安分来。“树挪死,人挪活”,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到更广阔天地去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强烈。又是机缘巧合,那年恰逢全市组织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成了一名区级机关公务员。告别学习工作了十多年的校园,告别我所从事的专业,开启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之后的日子工作忙忙碌碌,岗位几经变化,一直少有机会重拾幼时爱好,但心中的草木情结一直都在。 记得刚到宁波的时候,我所居住的小区旁边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花鸟市场,有空时经常会去逛逛,看各色花儿争相吐艳,心里便充满了愉悦。漫步街头绿地,或到外地参观旅游,总会对身边的植物表现出特殊的兴趣。看到一些平时不大常见的树种,总要仔细探究一番,问自己是不是曾经相识?是否能叫出她的名字?有时也不免在外行面前“卖弄”一番,让不明就里的人大为惊讶。 我的心里一直有个花园梦,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一方小小的院落。几年前,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被拆迁,另外择址建造了一幢新居。令我感到兴奋的是,屋前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面积有六七十平方米左右。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小院!这些年,利用每次回家的机会,陆陆续续栽种了不少我所喜爱的植物,细细数来,品种竟多达三十多个。尽管有些杂乱,却也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我的小院里,东南角的柚子树是最为高大挺拔的,郁郁葱葱,每年能结几十个黄澄澄的果实,香气扑鼻,汁多味甜。靠近西边窗口的是红枫,每到春秋季节,叶子绯红,鲜艳夺目。旁边是几株蓝莓,果熟时节常有飞鸟呼朋唤友前来啄食。还有金桔、茶梅、山茶、紫薇、绣球、南天竹、美人蕉等各就其位,各具风姿。最令我迷恋的是围墙边的各色月季,龙沙宝石、自由精神、大游行、小女孩、夏洛特夫人……一字排开,挤挤挨挨,每到春夏之时,花开烂漫,争奇斗艳,把围墙开成了花墙! 我因工作原因,不能时常回去,已到耄耋之年的老母亲成了“护花使者”,悉心照料着她们,浇水、施肥、治虫,乐此不疲。满园的绿植和鲜花就像乖巧的孩子,陪伴着老人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日子,让慵常的生活变得明艳起来。我每次回去,不是忙于修枝清理,就是忙着用手机拍照,把她们一个个美丽的倩影留存相册,不时回味欣赏。 人生兜兜转转,有些东西会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牵挂。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草木的那份情结,不仅没有变淡,反而变得更深更浓烈了。草木有情,在我看来,寄情草木,感受生命的丰富、坚韧与美好,何尝不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的眼前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沐浴着夕阳的余晖,一个渐渐老去的少年闲坐庭前,一卷书、一杯茶,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