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山 大白鹅“军团” 将“进发” 丽水龙泉 稻田里、果树下 “听取”鹅声一片

象山一处养殖基地里的大白鹅。通讯员 文军 摄

    上周末,在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所副所长陈淑芳又匆匆回了一趟象山——丽水市龙泉县将引进象山大白鹅养殖项目,当地多位养殖户赶来学习。

    象山大白鹅是个适应性很强,且见过世面的物种。这几年在陈淑芳团队的推动下,它们飞出象山走南闯北,从苦寒的延边到炎热的海南,让当地的养殖户多了一条致富新途径。

    这一回,大白鹅将前往浙江山区26县之一的丽水龙泉。龙泉是宁波“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县,去年,陈淑芳就已经去龙泉现场考察大白鹅的养殖环境,后来龙泉派了10多人的团队来象山考察,这次派人过来跟班学习技术。

    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养殖场,陈淑芳还将来学习的养殖户带到了稻田和果园里。去年,我市首个“稻-草-鹅”生态种养新模式取得重大成功,如今可以推广到外地了。稻田里养鹅,引起了龙泉养殖户的极大兴趣。

    追溯起来,“稻鹅轮养”的初衷,不过是疫情之下的一个“权宜之计”。

    象山的苗鹅多数远销外地,2020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航班取消。主要销路一断,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苗鹅的价格往下跌——一度从每只28元跌到4元。当时,整个象山有100万只的苗鹅“库存”,而且毛绒绒的小鹅还在一批批破壳而出……

    陈淑芳想出来的办法之一就是推广“稻鹅轮养”,反正还没到插秧的时候,先放在稻田里养着。

    两三年间,“鹅稻轮养”意外闯出了一条路:在晚稻收割后到早稻种植前,中间约有5个月的时间可以养鹅。稻田里养出的鹅,品质优良,且养鹅产生的鹅粪、草料又给土壤提供了有机养分,起到土质改良作用。综合各项指标,“稻-草-鹅”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试验取得重大成功。到2022年,象山县使用“鹅稻轮养”养殖的大白鹅有近30万只。

    更重要的是,“非粮化”整治推行,许多原本种植、养殖的土地回归到了“产粮”的角色。而“鹅稻轮养”的生产模式恰好能弥补这一转变带来的收入落差,用大白鹅为农民添一笔额外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更多“良田”回归“粮田”。

    另一个学习地点在“红美人”柑橘大棚里,立体循环农业的林下养鹅模式已经在象山探索多年,并且成功地推广到四川凉山等地。白鹅吃草,鹅粪养树,省去了除草施肥的人力,在生态环境中长大的白鹅肉质也很不错。

    陈淑芳说,这是白鹅养殖最好的模式之一,省钱省力,还长得快。它们不仅可以生活在“红美人”树下,到了丽水,养在当地的猕猴桃树下,也一样能长得很好。

    在养殖场,陈淑芳手把手地教丽水的养殖户给刚出生的小鹅打疫苗。很快,这些小鹅将前往丽水的青山绿水间,把家安在稻田里、果树下,在越来越广阔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记者 樊卓婧

    通讯员 戴久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