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摘马蜂窝被蜇到休克
有人大冬天潜水打捞落水者

这些应急救援志愿者的故事有没有感动到你?
一元钱的爱心,需要你我参与

救援志愿者们在座谈会上分享。
记者 崔引 摄

    你还记得吗?

    2022年,对一头搁浅抹香鲸的救援行动牵动了众人心;

    2021年,67名上海驴友在宁海的成功获救,让万千网友拍手叫好;

    每年,在抗台救灾一线,顺利转移人员、抢险救灾,让群众安心……

    他们是出租车司机、技术工人、个体经营户……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但只要穿上队服,就有了同一个身份——志愿应急救援队员。近年来,宁波民间救援队伍作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月2日下午,由宁波市志愿服务基金会主办、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承办的“大爱不孤单,应急‘救’与‘援’”主题座谈会召开,包括鄞州蓝天应急救援队、象山雄鹰应急救援队、余姚战狼应急救援队在内的11家救援队的负责人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队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困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016年的一天,象山雄鹰应急救援队的陈建挺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里有马蜂窝,能不能麻烦你来帮我摘一下?”

    座谈会上,象山雄鹰应急救援队队长胡可回忆起那次经历。因为救援队的联系方式对外公布,所以每到夏天总会接到要求摘马蜂窝的电话。那天接电话后,陈建挺二话不说,即刻出发赶到现场,穿上简易的装备,接过居民递过来的塑料袋,初步检查没有破损后,小心翼翼地“开工”了。

    马蜂窝被顺利摘除,装进塑料袋。陈建挺脱下了防护衣,连带着把上衣也脱了下来。正想松一口气,不料就在此时,马蜂蜇破了袋子。“看到附近还没疏散的群众,他顾不得自己没穿衣服,抱着马蜂窝就往外跑。”胡可告诉记者,当时陈建挺的耳后被马蜂蜇到,没过多久就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医院时已经休克。经抢救,才转危为安。

    从此见到蜜蜂,陈建挺都会后怕。但他仍然坚持在队里,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

    2018年7月,象山雄鹰应急救援队还参与了“淳安9岁女童被租客带走失联”事件的搜救。接到任务后,胡可当机立断,派出20多名队员、6条艇,投入到搜救行动中。队员们早上7点多出海,傍晚6点才回来,一天晒下来,肩膀脱了一层皮。

    “当时我们有一个指导员,由于船在靠岸时没有固定的码头,他的腿部被划出一个大口子,缝了13针。”提到队员的付出,胡可满是钦佩。他说,每一个救援队员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故事。

    深藏功与名,只为了那份坚持

    在宁波,类似象山雄鹰应急救援队这样的队伍还有很多,不少队伍已经成立了10多年,有的平均每天要出3次任务。多年来,他们坚持不做收费项目,出任务时的交通、餐饮、装备费用,都是队员自付。

    鄞州蓝天应急救援队里有一句话:“一个疯子带着一群傻子,在做一件自以为很有意义的事。”该救援队成立以来,队长陈庆自掏腰包几十万元,用于队里的大小开支,“如果问我为什么会坚持,一是喜欢,二是任务成功得到对方家属肯定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三是有非常好的团队。”

    “我们的队员都是平凡人,比如做代驾的,接到临时任务就会赶过去,不计成本。能这样坚持下来,凭的不是一时的热情。”陈庆告诉记者,队中一个住在余姚的队员叫陈杭州,他的工作不稳定,但经常从余姚跑到鄞州做宣讲。不久前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的黄海辉,家中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一个月生活费500元,培训的时候只住帐篷、吃压缩饼干。即便这样,他们仍要做应急救援的志愿工作。

    让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信念。虽然,并不是每次救援都能顺利进行,也不是都能换来理想的结果。

    有一年冬天,姜山水域有个渔民落水,鄞州蓝天应急救援队接到求救后赶到现场,当时气温极低,刺骨的河水没让队员们犹豫片刻。“冲锋舟在工作过程中漏气,马达坏了,我们寻求帮助未果,只能靠两位潜水员下水徒手打捞了半个多小时,渔民最终还是没能救过来。”陈庆告诉记者,水下救援时间长,被救者成活率很低,救援经常持续到晚上八九点,只能吃点泡面作为晚饭,吃完又继续打捞。

    缺钱、缺设备、缺场地、缺交流,面临困境

    “做这样的好事,肯定有很多人给你们出资吧?”这是慈溪阳光搜救队队员经常听到的问题,每次他们只能苦笑应对。

    缺钱、缺设备、缺训练场地以及缺乏交流等,是座谈会上各救援队提到最多的困难。

    没有场地,队伍训练难以安排,经常被迫搬迁,宁海蓝天救援队目前的场地选在了一所废弃中学里;没有设备,有队伍自掏腰包,出资购买气垫船;没有相互交流,有时到了现场才发现各支队伍都出动了,造成资源浪费……

    “我们的初心就是做公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尽管面临困境,他们首先想着自己解决。

    但一支只能靠信念,没有资金、设备紧缺、年轻人缺乏的救援队,未来到底能走多远,谁也没有答案。

    “我们的队伍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希望将来还能走过第二个、第三个十年。”这是救援队的心声。

    为了给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团队出一份力,今年我们的“甬爱一元捐”项目首先将关注这些深藏功与名的民间勇士,一元钱的爱心,需要你我的参与。

    捐一元,也是爱,如果你也想与他们共同迎来更好的十年,可以扫描二维码参与“甬爱一元捐”活动。

    记者 朱琳

    见习记者 袁先鸣

    实习生 江文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