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印花布绣出“共富路”

农村妇女让非遗活起来

张剑峰(左)在现场指导、教学。

    “来来来,开始上课了!制作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边口内折,对整齐,线脚要均衡。”

    午饭一过,奉化区西坞街道雷山村的妇女赶往“喜曼蓝富”非遗共富工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剑峰一袭蓝衣,站在门口等候大家,手上拿着新印染的蓝布。她总爱往村里跑,来给妇女们培训蓝印花布的印染、制作、设计等课程。

    现场,同做手工的雷山村妇女主任杨雪糯告诉记者:“自去年4月引进蓝印花布项目后,村里妇女的钱袋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在“家门口”创业

    她过上了 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清清,今天做得怎么样?”

    清清是“喜曼蓝富”非遗共富工坊的常客,也是张剑峰最看重的学员。从一开始连缝纫机都不会用,到现在刺绣、缝线、流苏制作全过程娴熟完成,还能运用蓝印花布创作各种精美的手包、香囊、挂饰。

    除了做手工品,清清还盘下共富工坊的一角开咖啡馆,给来往的游客、村民做饮品,生意好时一天能卖20到30杯。

    得益于“喜曼蓝富”项目的落地,山村妇女也能拥有热爱的事业。“以前没有收入,纯靠老公给生活费。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有收入,而且传承非遗,很有意义。”清清说,因为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很多城里人甚至慕名而来想跟清清学习,再喝一杯她制作的手工咖啡。而这也成为她努力钻研的动力。

    “我们村山美水美,工作时间可以自由调配,离家又近,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清清自豪地说。

    这块蓝印花布 让闲散劳动力“动”起来

    张剑峰,土生土长的奉化人,13岁跟着母亲学习染布,毕业后一直从事布艺设计相关的研究和工作。2016年,她想做传统蓝印花布,于是前往云南大理、贵州黔东南等地寻找古老的技艺,最终师承国家级蓝印花布传承人吴元新。

    “学成以后,我一直在寻找适合建设传统手工艺创业基地的村庄,让蓝印花布这项传统技艺重回大众视野。“张剑峰说。

    奉化区妇联了解到张剑峰的需求,对接正在开展来料加工的雷山村,成立了“喜曼蓝富”工作室。

    “开第一期培训课的时候,来参加的人很少。”项目落地时“水土不服”,张剑峰并不气馁,她带着蓝印花布的设计品,跟村妇女主任杨雪糯走进村民家里科普、宣传蓝印花布。

    “没想到,这种过时的土布经过设计,能做出既好看、又好卖的东西。”最早加入共富工坊的赵红玉很意外,艺术感的设计赋予了蓝印花布新的生命,同时,喜曼工作室的高附加值模式也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加入。

    “非遗想要传承,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要融入生活,转化成人们生活中的产品。”张剑峰说道,工作室“非遗+来料加工”不仅仅是单纯的手工操作,她还鼓励妇女结合自己的手艺,用蓝印花布创造、设计日常生活用品。不仅能传播优秀的非遗技艺,在增加妇女们收入的同时,激发对自身手工技能的自信,使她们更加积极投入到技能致富、文化兴村和产业强村的道路上来。

    目前,该工坊已带动村里30余位女性开展来料加工制作,人均增收近3000元;带动10批次2000余人次入村开展非遗研学体验,显著提升当地乡村游热度。

    这些巾帼共富阵地 让女性发挥“无限可能”

    “喜曼蓝富”工作室是奉化区妇联今年重点打造的“七彩巧妇”共富工坊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广喜曼蓝富,我们将与当地女企业家对接,联动企业资源为蓝印花布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帮助,进一步拓展蓝印花布文创产品的销路,持续稳定工作室来料加工业务。”奉化区妇联负责人介绍,同时,利用“七彩巧妇”视频号广泛推广蓝印花布非遗和产品制作工艺,推动文创产品线上销售,不断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蓝印花布共富项目的持续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去年开始,奉化区妇联在西坞街道“金峨、雷山、蒋家池头、税务场、余家坝”金溪五村片区开展巾帼共富示范带创建,打造共富工坊,开展来料加工,提升妇女创业技能;金峨村吸引青年返乡创业,云顶咖啡掌柜黄琴、金峨谷露营基地掌柜吴少驰都是当地的网红店主;余家坝村推出“余米香”品牌,组织妇女制作本地美食,发挥美食达人在制作、技艺传承方面的作用,传播乡村好味道;税务场村挖掘本地花木种植女能手,带动村民花卉销售,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难题……

    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王淑冕 胡青蓝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