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作为对外开放高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建设备受关注。 日前,宁波市印发《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一区一件事”改革联动发展2023年行动方案》,响应浙江“一号开放工程”,助力“地瓜经济”在全球开枝散叶,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这份方案立足各区(县、市)和开发园区的比较优势,围绕“枢纽自贸区”功能定位,主要完成11项任务,助力宁波片区打造全球跨境贸易枢纽、智能制造创新服务枢纽、金融开放服务枢纽,以及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应用示范高地。 记者注意到,这些任务有不少剑指未来宁波开放型经济拓展增量的方向,将给相关从业者带来商机—— 在进口贸易方面,背靠世界第一大港,宁波提出要做大做强大宗商品保税贸易,打造国际国内液体化工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宁波还将常态化开展渔船用燃料油进、出、转、存及加注业务,扩大油品贸易规模,预计全年加注量达15-20万吨,实现6亿元以上的进口贸易额。 大宗商品持续“给力”,“舌尖上的美味”也不能少。宁波共建中东欧国家农食产品先行先试口岸,推进梅山国际冷链项目,并在石浦港国际渔业贸易园开拓帝王蟹、红毛蟹、雪蟹、北极贝等水生动物进口,让宁波乃至全国的消费者“大饱口福”。 为打造全球跨境贸易枢纽,宁波片区的出口业务也将不断创新。宁波将在慈溪设立“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商品集采中心,并在俄罗斯设立宁波商品展示中心,力争对俄年出口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打造对俄贸易“桥头堡”。 一直以来,宁波舟山港面临“大而不强”的痛点,大批货物“酒肉穿肠过”,但配套的高端服务业却没有跟上。如今,宁波明确提出要联动开展航运金融系统集成创新,提升港航服务能级。 宁波还力争改变“大海港、小空港”的局面,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全面探索“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业务模式,争取全年航空货运量超10.8万吨,国际航空货运量提升40%。 自贸区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贸”字,还将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乘着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东风,宁波将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吸引高素质人才纷至沓来—— 宁波将依托中东欧(布达佩斯)创新基地、意中米兰创新中心等“飞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共建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同时联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高水平建设杭州湾新材料研究院,打造国家“双创”基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 宁波还将依托易豹科技国际贸易服务数字化平台,协同东方日升建立一套可实现链条循环的数字化供应链交付平台,推动各环节数据汇聚互联和共享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并探索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拓展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记者 严瑾 通讯员 陈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