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一年级女生脱口而出“你个老六”

网络烂梗为何在学生中盛行?

    “周末我送孩子去上书法班,听到一个小学一年级女生在跟同伴讲话时脱口而出‘你个老六’,这样的表达方式很不正常。”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周先生说。

    “你个老六”“报giao”“鸡你太美”……这些网络流行语,如今正在未成年人的社交词汇中流行着,而且已经蔓延到小学、幼儿园群体。人民网近日对此发表评论指出,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调查

    近六成家长认为

    “孩子从身边伙伴中学到”网络烂梗

    很多网络烂梗,都让人一头雾水。它们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说?家长对此又持什么态度?记者对此做了一个调查,有近1000名家长参与。

    此次调查的对象中,男生家长占比50.4%,女生家长占比49.6%;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家长占比38.62%,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占比49.15%,初中学生家长占比11.44%,还有不到1%的是幼儿园孩子的家长。

    对于“芭比Q”“你个老6”“鸡你太美”等网络烂梗,约两成家长表示“从来没听孩子说过”,近六成家长表示“偶尔听到孩子说过几句”,超过两成的家长表示“经常听到孩子说”。

    在“经常听到孩子说”的家长中,男生家长比女生家长多11%。对比小学阶段数据,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家长比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家长多了15%。

    孩子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网络烂梗的?在这道多选题中,近14%的家长表示,孩子是在家看短视频时看到的;近40%的家长表示,孩子是在玩手机时从网络短视频、综艺节目中看到的;近60%的家长选择“孩子很少接触网络,但会从身边伙伴中学到”;还有逾10%家长表示“不太清楚”。

    在“在哪些场合中经常听到孩子说网络烂梗?(多选)”这个问题中,超七成家长选择“孩子与同伴玩耍、聚会时”,选择“在家中经常讲”的也超过四成。

    超过95%的家长

    不支持孩子说网络烂梗

    43.71%的家长认为这些“网络烂梗”对孩子在语言表达、价值观方面会有一定负面影响,近45%家长认为“负面影响较多,孩子很容易被带坏”,还有11.33%家长认为“影响不大”。调查显示,超95%的家长不支持孩子说网络烂梗,其中近54%家长会制止这种行为。

    “周末家庭聚会时,和小学五年级的弟弟聊天,他突然蹦出来几句网络烂梗,像‘你个老六’已经算普通了。听了感觉很突兀,像是看到了一个孩子硬要穿大人西装,有种错位感,这不应该是那么小的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00后陈小姐说。

    “网络上的短视频良莠不齐,我弟弟常在课余时间刷手机,这么小的孩子也没有什么甄别能力。”陈小姐说,“我曾问他知不知道那些梗的意思,弟弟摇摇头说‘不知道,就是觉得好玩’。”

    余女士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她有一次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不小心开了免提,身边还有一群男同学。“我在电话里听到,那些孩子满口都是各种网络烂梗和粗话,听了很刺耳。”余女士说,她平时对孩子的手机使用管得很严,除了学习需要,不会让他使用手机。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平常也不会看短视频、打游戏,但还是无法阻止孩子讲这些低俗语言。

    “我很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受到这些网络烂梗的影响。虽然她在家里不会讲,可能是因为没有那个语言环境。但是我问她,她说这些网络烂梗她都知道,听别人讲过。”三年级学生家长周先生表示,“3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送孩子去上书法班,听到一个小学一年级女生在跟同伴讲话时脱口而出‘你个老六’。这样的表达方式很不正常。”

    建议

    可将语言规范使用纳入评价机制

    宁波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成员葛丽辉老师说:“这其实是一种从众效应,受到周围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他们会模仿同龄人的言行,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脏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感觉自己跟同伴打成一片,觉得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可能也是学生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宁波市骨干班主任、鄞州区成长指导中心首席导师俞瑜建议,纠正孩子使用网络流行语和脏话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

    一、和孩子探讨,询问他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词语,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情,并告诉孩子不良网络用语背后的意思,使用这些词语的不良影响,帮助他认识到正确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二、榜样示范作用。让孩子在生活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父母以身作则,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

    三、通过家校共育进行行为矫正。建议家校将语言规范使用纳入评价机制的一部分。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积分币,发现孩子使用脏话和网络烂梗时就扣分,将这种烂俗的语言扼杀在摇篮里。

    此外,葛丽辉补充说,如果孩子长期热衷于说“烂梗”,可能会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造成影响。“这代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是不可能脱离网络影响。但我们可以多带孩子读读生动有趣的歇后语、童谣诗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远离烂梗、讨厌烂梗。”葛丽辉说。

    实践

    班会课上进行情景演绎

    提醒学生远离网络烂梗

    近日,宁波上海世外学校的丁雪琪老师专门上了一节班会课,给学生们讲讲网络烂梗这件事。丁雪琪没有直接灌输说教,而是让同学们充当“小演员”,展示了几个故事场景。

    一组同学演绎奶奶接孙女放学。

    “奶奶”问“孙女”:“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

    “孙女”说:“完了,考砸了,芭比Q了!”

    “奶奶”一头雾水,问这是什么意思?

    “孙女”说:“你真是太OUT了,这都听不懂。”

    由于无法正常交流,引发了“奶奶”和“孙女”之间的争论。

    另一组学生则演绎了上课时的情形。

    课堂上,“老师”请“学生”背诵古诗,“学生”直接用网络用语篡改了古诗内容,这让“老师”十分生气,认为“学生”不尊重汉语文化。

    还有一组同学则演绎了一场满嘴粗俗网络用语的场景,引发同伴们对文明用语的讨论。

    看了这些小场景,同学们互相讨论起来:“这样非常影响个人形象”“低俗不文明”……

    丁雪琪随后总结:网络烂梗容易使粗俗文化泛滥,出现文化倒退,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中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期,网络烂梗势必影响大家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对祖国文化的鉴赏能力。记者 钟婷婷 马亭亭

    见习记者 陈裘楠 通讯员 俞文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