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30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马里的700多个日夜

“让我更加理解 医生这个职业的意义”

王秋生在马里工作过的手术室里。

    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跨越千山万水,到大洋彼岸救死扶伤,把宁波医生的大爱传播到地球的另一端。在宁波,有这样一群有着援外经历的医生。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记者采访了三位曾经援外的医生,探寻他们为了护佑生命不懈努力的动人故事,了解他们最近的工作状态。

    一个上午的疼痛门诊接诊47位患者,不少首诊患者都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宁波市第二医院疼痛科副主任王秋生常常要到中午1点才能下班,不过他并不觉得苦。十几年前,王秋生曾前往非洲国家马里进行为期2年的援助工作,他说当时的工作状况更苦,现在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2009年夏天,在经过为期半年的法语培训和为期一周的当地语言邦巴拉语培训后,王秋生和另外10位宁波同仁一起飞越千山万水,前往位于西非的马里展开支援工作。

    “我们工作的地方是马里边境的一个小城,只有5万人口。我们这支队伍中除了我是麻醉科医生外,还有骨科、妇产科、外科医生等。”王秋生说,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他去了以后就是医院里唯一的麻醉医生。除了每次手术必到,他还要和护士做手术器械打包等工作。马里的天气炎热,平常40℃以上的高温天很常见,王秋生说同事曾经把温度计放在窗台,发现竟然达到63℃。

    医疗队员们一边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一边尽力为当地患者服务。印象最深的一次,当地发生一起车祸,医院里一下子来了十几位伤者,急诊科都容纳不下了,伤员们只能坐着或是躺在医院的草坪上。王秋生和同事们一起处理伤员,因为情况紧急,他也动手为伤者缝合伤口,一直忙到天黑,大家才把所有伤员安顿完毕。王秋生回忆,当时大家都住在医院里,24小时随叫随到是工作的常态,工作之余大家还要承担轮流买菜的任务。

    “马里的蚊子特别大,当时同批去马里的医疗队员们里除了我和一位厨师外,其他人都感染过疟疾。”王秋生说,没有手术的时候,在手术室里打苍蝇蚊子也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一直竭尽所能为当地患者解除病痛,这使得中国医疗队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尊重,外出的时候常有当地人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两年的援外经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段经历,那种对疾患的体验,以及医者仁心的坚守,一直种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王秋生说,在国际医师节到来之际,作为一位疼痛科医生,他最希望的就是天下无病痛。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