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与城市共成长

参观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了解横坎头村的奋斗历程。记者 郑凯侠 摄
参观王阳明故居。 记者 郑凯侠 摄

    2

    走进阳明故居

    看阳明文化如何点亮“东南最名邑”

    余姚,素有“东南最名邑”“人文渊薮”之盛誉。“姚江人物甲天下”,这里的思想大家、文化名师灿若星河。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评价:“余姚区区一邑,自明中叶至清中叶,两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而王阳明,大概就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颗“明星”。

    当天下午,一行人来到王阳明故居。推开时空之门,可以一探余姚这座城与王阳明交织交融的一生。

    明宪宗成化八年,也就是1472年的10月31日,王阳明出生在余姚北城龙泉山北麓的一座民居内。他的一生波澜起伏,曾被贬龙场,途中被人追杀;曾三次平乱,却被佞臣猜忌;告老还乡时,又病逝归途……但他用超凡的毅力和智慧,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提出了一套超越时代的学说——以“致良知”为主的“阳明心学”。

    在王阳明的一生中,故土乡情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余姚市文保所相关专家曾辑录王阳明与家乡有关诗文近百篇。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的文字长于记述。而这些思乡诗文饱含的感情色彩往往特别浓烈,构成他人生的侧写。光明由心,知行相合,既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人生故事。

    “王阳明是中国文化里的一座‘高峰’,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超越很多国家,关键在于我们有很多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朱国顺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参观故居后的感受。“故居能给游客呈现很多,包括王阳明思想形成的过程、他的思想实践过程,以及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的过程。”

    他觉得,在余姚,文化与城市是共成长的,余姚利用好了王阳明这么重要的文化瑰宝,他更祝愿余姚能继续把王阳明思想和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

    3

    漫步历史文化街区

    感知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交织

    王阳明故居不远处,有一个“精特亮”特色街区——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新业态、活文化,自2021年5月全面开放以来,街区已成为余姚最美夜景带、市民休闲好去处。昨晚,漫步至此,一行人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

    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改造时,选择了保护与开发一体的方式,对叶氏举人房、叶家台门、李氏民居、舜江楼、通济桥5处文保、56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在还原历史风貌的同时,融汇文化,联通商业,从“游、学、娱、食、购”引领游客对文化、艺术、建筑、文物、美食进行深刻而有意义的体验。

    街区内的通济桥是余姚古城的历史徽标,201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宋庆历年间,初名德惠桥,后几毁几建,元至顺三年改为石桥,定名为通济桥。现存之桥为清雍正七年二月至九年二月重建,是陡拱式三孔二墩石桥,全长43.39米。

    通济桥往北沿石阶而下,迎面便是一座高耸的城楼——舜江楼。舜江楼建筑于5米高的城墙之上,这段城墙是余姚城区北滨江路上现仅存的一段古城墙,初建于元代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楼上设置刻漏用以计时。明清两代,多次毁而又建,现存之楼是清光绪十一年而建,置有大铜钟,用作报时和报警,俗称鼓楼。2011年,该楼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看历史古迹,逛逛书店,累了,走进咖啡店点杯咖啡……想要体验的,这里都有。

    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自全面开放以来,短短一年半时间,获得了2021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最佳活力街区”称号,成功授牌“浙江大运河诗路研学路线”和“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研学基地”,入围“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标志性项目”。截至目前,街区总客流量超过500万人次,今年春节时最高峰单日客流量达到了6万到7万人次,这里已成为余姚“心”地标、城市“心”标杆。

    记者 陈烨 张海玉 张晓曦

    通讯员 孙志鹏 劳超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